文字公案(二)

标签:
小说 |
海州市供销社是个很有名气的大单位,副处级建制。与其说是个市行业主管部门,不如说它是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因为它下辖七十多个工商业企业,资产总值在全国百强县(市)供销社中排行第六名。得益于“供销社是农资商品经营主渠道”的专营政策,商业利润这一块,农资经营占很大比重。
不过,国家农资专营政策也非铁板一块,其中有个小口子----“农业部门为了技术推广亦可以少量经营”。谁都想多赚钱,何况政策里还有小空间可利用,因而海州市农业部门反客为主,乡乡村村设点销售,农资生意越做越大,质量事故也连连发生。“主渠道”供销社经常指责“支渠道”农业部门抢占市场,经营不规范,质量没保障等问题,甚至多次到市领导那里告状,但往往是十告九不理,因为农业部门是政 F的嫡系,是“亲儿子”,儿子赚钱老子有分,当然屁股往他们那边歪。
星期天早晨,对前晚闹“地震”毫不知情的市供销社汪主任在家睡大觉,可不到八点钟成大个就打来了“告警”电话。汪主任听罢睡意全无,宣传科周正写的那东西会玩出这么大的动静,是他始料不及的。
市委宣传部查问稿件除发给江淮日报之外还发给哪些新闻单位的,可正值星期双休,汪主任又不清楚周正家住哪儿,只好致电办公室主任去找。不料去找的人摸上门,却得知周正一大早就前往海边的桥东乡采访去了。桥东乡供销社主任接市总社电话找到周正时,他正在走村串户察看受灾农田的庄稼长势情况。
汪主任与周正通了电话。他显得很着急:“你的文章见报了,市领导十分重视这个件事情,你立即回来,详情面谈。”
两小时后相见,汪主任说:“宣传部成副部长代表市委诸副书记打电话给我了,说你写的这篇稿子失实,要求我们向已发稿尚未采用的新闻单位联系,不要再登了,或者提供寄发单位名单由宣传部出面招呼。你与成副部长联系一下吧。”
周正不以为然:“我不理他。他们还没调 C呢,咋晓得内容失实的?不登,呵呵,报社又不是我家开的,我叫不登人家就不登?提供名单,我记不清了。”汪主任知道,周正虽年轻,但很有个性,犟起来是不买人账的,只得叫苦:“你可以不睬他,但我不能,你不与成副部长联系,诸副书记要批评我办事不力的。”
“见报稿上有两个人的署名嘛,而且第一作者是工商局的,凭啥叮着我们?”周正讲了他不理的理由,然后建议道:“这事我们供销社不必太主动,待成大个再来电话时,你就说此稿是工商局写的,也是工商局盖章的,我们供销社只不过提供了一些情况,把球踢远点,让他去找工商局。”汪主任笑了:“嗯,这个办法好。”
其实这篇稿件的泡制过程,汪主任是清楚的。那天,周正拟好初稿给他看过,他阅后很满意,说农业部门太不像话,是该给他们曝曝光,但发表时不能用你实名,稿件不能盖供销社的公章,免得见报后市里领导说我们门户之见同行之隙。
后来,周正想了个主意,主动与市工商局搞宣传的小许联系,要求合作写稿,并把已写好的初稿拿给他看。那小许知道周正是个写新闻的老手,工商局也有见报考核任务,况且打假又是工商的职责所在,故一拍即合,提供了一些素材供周正补充完善。稿子整理好后,署名许安、晓舟(周正笔名),小许负责走程序、盖公章,周正负责向外寄发。
星期一,风雨交加。
上午十一点钟左右,汪主任心事重重地从市府开会回到单位。他把周正叫到主任室,介绍刚才“全市农业以秋补夏会议”情况,说鲁副书记讲到这篇报道时发了脾气,那气势简直是电闪雷鸣杀气腾腾:
最近有人写了一篇报道——《一场人为的灾难》,这是一个失实的报道。写稿人不懂农业,哪个农技员都能给他上三天课,化肥质量好与差,不影响麦子生长,说假化肥造成麦子不分蘖不抽穗是胡说八道!
说我们的农技员不是没有识别假化肥的能力,更是瞎说!凭肉眼看,怎么能知道化肥质量,只有通过仪器化验才能知道嘛。写稿人夸大事实,明明受害面积只有495亩,写稿人扩大到1000多亩,不符合事实。
这篇报道说有的乡镇领导公然阻挠查处非法经营执法,纯粹是瞎说!我们的乡镇领导从来是支持的。村里没有农技员,写稿人把所谓农技员的作为,说到我们的农技员身上,也是瞎说!
文章把这件事说成是“一场人为的灾难”,我看是写稿人唯恐天下不乱。是他们写稿的人要把农业搞乱,把农村搞乱,把社会搞乱!海州农资市场很好,写稿人的目的是想把地方搞乱。这篇报道用的是多年未见的文H大G语言、造反派语言,夸大其词是不道德的!
讲完上午会议上的事,汪主任手机响了。市委办公室打来的,要他带周正一起去见市领导。
路上,汪主任叫周正别怕,也别乱说。周正暗自发笑,主任把他看得太嫩了。这周正骨子里有股文化人的傲劲,表面上尊重领导,但内心没怕过干部,况且市里现任的前四号首长他都多少不同有些熟悉。周正说:“别担心我怕,谁要是敢摆谱训人,说不定我还要呛他几句呢。”汪主任一脸疑惑,似信非信。
到了市委办公楼已是中午十一点半,市委办主任随即带汪主任去见书记市长。
靳书记单刀直入:“其他话我现在不想多说,但老汪你得把眼前的事办好,安排小周去一趟北京。他常在国家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我们估计这次也不会不向这些传媒投稿,你要说服他去跟相关媒体说明情况,就说稿件内容不实,不要采用。”
汪主任很不开心,想起以前市领导为农业部门护短的那些事,不禁说话犯冲:“市里不把心思用在农业部门坑农的整改上,却要我们去堵媒体的嘴,我想不通。小周写的这篇报道,我虽事先不知道,但看到报纸后我觉得还是实事求是的。要我们承认内容不实,不去。当然这是我的想法,他爱去不去,反正这个思想工作我不做。”
靳书记闻言大怒,拍着桌子吼道;“不得了啦!老汪哎,你是个处级领导干部,是不是为了部门利益就可以这样搞啊,还要不要维护海州形象?还要不要与市委市政F保持一致啦?”
市委书记拍桌子把汪主任震醒了,以往的经验证明,但凡他当面拍桌子责骂的干部,无一不以下台而告终,市委书记要树立他的绝对权威。
官场上是需要知进退的,汪主任这回虽一时犯楞但他不傻,马上低着头表态:“那我就让小周去吧。”书记余怒犹在,愤愤地带着惩罚的意思说:“现在同意让小周去还不够,我要你亲自陪他去。他去办事,你负责一路搞服务!”汪主任随即答应:“嗯,好的,我按书记的指示办。”
这头泰山压顶镇住了汪主任,那头周正却很难对付。
汪主任被叫到书记那里谈话后,周正坐在市委办主任室的沙发上“候旨”,主任低头看文件不搭理他。周正无聊,掏出香烟抽着,不时吐个烟圏儿消谴。
过了大约五六分钟,鲁副书记走到这间办公室门边,面无表情地招呼道:“小周,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他是按领导分工与周正谈话的。他俩同在一个乡镇工作过,彼此熟悉。想起鲁大人上午在大会上讲的那一段凶神恶煞的鸟话,周正不禁心里冒火,他窝在沙发里纹丝不动,不冷不热地说:“鲁大人,听说你在大会上批我骂我的是吧?”
小小宣传科长,竟敢用这种姿势和语气跟市里四号人物说话,市委办主任惊得抬起头来。鲁副书记尴尬极了,瞪大眼睛拉下脸:“你说这话什么意思?”
冷场,空气凝固。过了几秒钟,身负谈话任务的鲁副书记只好先开口找梯下楼:“如果因为我们早就熟悉,你说这话开个玩笑还差不多。”周正回了他一个浅笑:“你这样理解也可以啊。”鲁副书记让步了:“好吧,到我办公室来坐坐。”
进得鲁办,主人递给周正一支中华香烟:“伙计,你瞎揪啊,你那篇报道不实,有问题啊。”周正问:“哪里不实?”鲁说:“太桥镇受灾面积是498亩,不是
又卡売了,鲁副书记只好换话题:“是不是你们单位领导对农业部门有成见,汪主任他们叫你写的?”周正说,没人教我,我自己写的。
“你一向做事谨慎,领导没叫你写,你写这种东西干嘛?”鲁副书记根本不信。
周正说:“太桥等几个乡镇人为受灾是不可否定的事实,报纸电视早有报道在先。我也曾实地查看过,受灾情况惨不忍睹,农民哭天呼地,场景令人痛心。你说数据有出入,但我这里有我的依据。至于写作目的嘛,首先是为了维护农民利益,其次是维护政 F 形象,再一个是履行供销社农资经营主渠道的职责。我作为党报通讯员、市供销社宣传科长,有责任为受灾农民鸣冤叫屈,有义务反映他们的呼声。”
鲁副书记见周正在跟他软抵抗兜圏子,叹了口气:“伙傢,,你变了,这不是实话。你不说实话就算了,责任自负,别怪我没提醒你,不谈。但市里的意见,要你去一趟京城,叫其他媒体不要继续登了。你这稿子还寄给了哪些单位?”
周正说:“是不是实话,信不信由你。责任么,该我负我就负呗。你问寄往哪里,我啊,寄得多呢,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十多家。至于去北京堵新闻眼,嘿嘿,要我承认稿件内容不实,我是不去的,我不会自我否定。”
谈话又陷僵局。这时季市长汪主任走了进来。
市长主动与周正握了一下手,笑眯眯地说:“小周很不错的,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你的文章,前不久还在人民日报新闻竞赛中得了一等奖,我们都知道。我相信,小周前天发的这篇报道,自有他的事实根据。”
接着,市长不经意地转了个弯:“但这次情况有点特殊,尽管你的动机是好的,却有人在利用这篇报道做文章,情况很复杂。因此我们要内外有别,目前主要是要做好缩小影响工作,你去趟北 J 好吧,汪主任陪你去。我们都是海州人,是老乡,要顾全海州一张脸,要相信我们市委市政 F 有能力把报道中所指出的问题处理好。这件事,对其他人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