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市井写真老虎灶茶水房往事钩沉知青 |
分类: 世象素描 |

戚家团本是个不起眼的乡间自然村,那年行政区划调整,一个新置公社在这里挂牌成立,它便成了一方经济文化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供销社、粮管所、银行等国字号单位很快在此布点,农具厂、加工厂、铸造厂等社办企业也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一个小街区。
巴掌大的小街,紧依大河北岸,越过一座拱型大桥,南岸便是一片农田了。为做大街区盘子,供销社在河南桥下盖了一间房子,摆上大水缸垒起老虎灶,开起了“茶炉子”。那时煤炭煤油实行计划供应,整个小街卖开水的茶房仅此一家,况且一分钱能买一瓶开水,远比人们在自己家里烧开水合算,因此工薪人士拎着茶瓶,成群结队过大桥充开水,成了小街上一道风景。
茶水房里的老虎灶,模样老得掉牙。灶台前端有四只大汤罐对着灶膛烧水,后方有一个木桶般家什扣在一口大锅上,靠灶膛通往烟囱的余热,烘温那锅备用水。灶膛里燃料是煤炭或稻糠,需不断添煤、钩火,卖茶也是一勺一勺地舀着装进茶瓶,茶炉工忙前忙后,工作非常辛苦。
供销社安排了一个老实巴交的知青做这活计。他叫夏加生,无锡人,高高壮壮,长相憨厚。汤罐里的开水有限,遇到顾客人多时,难免水没到沸点就舀,常有人为此斤斤计较,也有人为小夏舀进茶瓶里的开水灌得不满骂骂咧咧。小夏懂得一分钱的金贵,他是从生产队走出来的,干一整天苦累活,只换得价值八分钱工分,如今在供销社做熬辈分的临时工,只好逆来顺受。
有一次,一位杨姓老汉,质疑灌进他茶瓶里的水没开透,不值一分钱。小夏一再解释没效果,只好抿嘴不言软抵触。这还得了!老杨头仗着自己是供销社正式工,对其破口大骂:“大块头!肉头小!双料货!下身!”小夏不懂苏北方言,没有在意,倒是小街上的人,饭余茶后为此谈笑了好一阵子:呵呵,双料货、下身,想出这么绝妙的侮辱词,老杨头也真够损的。
夏加生后来回了城,估计他到老至死也不明白,老杨头减他名字中间一个字是个啥意思。“下身”走后,这里换了个有智障的四十多岁光棍老吴顶岗。炉前温度高,老吴多半打着赤膊,加上一口暴牙,尽露傻相。可他主事茶水房不久,便有了精彩故事,且直接与“下身”有关。
某一落雨天,有个女性乞丐路过茶房,想水喝,但没钱,老吴便跟她做了一单权色交易。故事是老吴酒后失言自暴的,很快传开。茶房人来人往,常有人诱其复述以求验证。老吴呢,人多时,决不说,人少时,谁发支烟哄他,他就承认。你有本领搞定女人?骗人!有人激他往深处说,老吴中计,表白自己干那活用的是“老汉推车”招式。人们惊呼:哎呦,有见识,传言不虚呀。
多年后,人们议起戚家团茶水房仍不甚唏嘘:那年月,一分钱,可驱人奔波,可令人动怒,可引人招惹是非,足见贫穷多么可怕!钱是好东西?钱是王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