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维权仗义执言工会舆论监督 |
分类: 人在旅途 |

大年初一晩上,那只不常用的旧手机发出声响。一条短信映入我的眼帘:金鸡报喜,吉祥安康!晓舟同志,我在云南大理向你拜年啦!哎哟,久违了,这是那位京城女记者发来的呢。
我俩相识,纯属偶然。十二年前的那个夏天,我从一份中央级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工会维权的理论文章,没想到其中有一段竟然提到了我。开头是“一场官司使晓舟成了名人”,接着介绍了我作为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履行职责奋力维权的故事。作者引用的这个事例,源自先前的江南时报等媒体报道,为的是论证其文章中的观点。我虽不熟悉这位作者,但收藏了这份报纸,也记住了那个挺女性化名字的“本报记者”。
是年暮春,我为一场工会维权争议,与改制中坑集体肥自己的土豪斗得天昏地暗。公堂之上,我列举事实拒理力争,资方不仅雇有律师,还搬来一个副市级官员到庭与我对阵,可想有多热闹。
资方财大气粗擅长公关,利用权势者施加影响、与法官套近乎,这些招数我能估计到,因此暗自安排媒体介入,意在让法院有所顾忌不敢胡乱判案。开庭那天,四家媒体记者突然出现在旁听席上做笔记,令法官始料不及很感意外。经过当庭举证质证、法庭调查、双方辩论,尽管是非曲直已很明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该是个什么样的判决结果,但审判长还是耍了个滑头,宣告“择期宣判”敲槌休庭。
次日,有记者参加开庭旁听的几家报纸,均在显要版面刊登了现场新闻,把这起“全省首例工会干部状告老东家案”炒得沸沸扬扬。如此,我便成了所谓“名人”。
法院犹豫了好长时间,搁置四个多月也未下判。转眼到了秋末冬初,我旅游北京看西山红叶,家乡一位消息灵通的朋友突然来电,告知法院拟判我败诉,判决书即将下达。我凄然一笑:预料之中啊。改制水深官商共济,法袍乃官家所授,几个月下来资方也该把地方媒体的嘴巴堵上了,他们料定我已无可奈何。
虽出师不利,当初舆论支持的媒体,我还是应当道谢的。正好在北京,我便去走访了那家央媒。撰文的记者恰巧在班,没想到那篇理论巨作竟出自一位年轻女记者之手。我们在报社小会议室里见了面,她气质非凡,颇有当今新闻发言人华春莹那股神韵,对法院拟判我败诉很不以为然。我告诉她,我不会就此沉黙退却,为维护工会形象和自身权益,我还将继续上诉,并系统阐述了有关事实和上诉的理由。她听得很认真,且做了详细记录。临别,她说如果你说的都是事实,回去后复印相关证据寄来,我考虑写篇专题文章。
从北京回来后,我把一审判决书和拟写的上诉状以及相关证据,全部装进一只档案袋寄了过去,其后又写信补述了我的一些想法。半个月后,那份报纸赫然刊登整版文章,摆事实讲法理,指名评说某些官员的所谓证言,并对某机构“调查结论”和一审判决观点作了批驳。当日,新浪搜狐等各大网媒全文转载。
舆论轰动,反响强烈,躲在幕后的人慌了神,忙选派大员赴京“维稳”。得知这一消息,我担心这些人以组织的名义胡搅蛮缠,为难那位年轻记者,遂及时将这一信息转告于她,让其做好应对准备。没想到,她泰然自若呵呵一笑:“没事,由他们来吧,我文章里所列事实均有证据支撑,法理分析是专家的观点,发稿程序也符合规范,你放心,我不怕。倒是他们果真来了,我要当面质疑提问,看他们怎么回答!”
那帮人去北京溜了一圈,终未敢见那一身正气的女记者。不过,当方土地当方灵,尽管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上诉后二审法院还是处以“维持原判”。面对两审败诉,我又走上漫漫维权路,向省高院申诉,并具状要求二审法院重新审理。在向上级法院申诉的同时,不断向全国人大、全国总工会及各大媒体反映情况,请求司法监督、舆论监督。一年二年三年,坚持到第四个年头,上级法院终于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还了我一个公道。
央媒见报的那篇专题文章挺有分量,在我申诉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作用。它是正义的呐喊,给力的声援,也为我坚持下去增添了力量。可以肯定,它对后来法院不再坚持原判意见,起了很关键性作用。事后,我写信致谢这位记者,她却说:“不用客气,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是国家主流媒体的义务和责任。”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但多年来许多人已习惯把工会组织当成摆设,把企业工会主席当成看资方老板脸色行事的“店小二”,因此我为维权与资方对薄公堂的举措,便成了我省首例全国罕见的典型案件,丰富了中国工运史內容。媒体应是人民的喉舌,有它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我与女记者,一个执着维权不屈不挠,一个仗义执言一路声援,同唱一曲正气歌,都无愧于我们自己的岗位职责。这期间结下的同志情谊,我们很珍惜,虽后来没再见过面,但平时会在网上关注对方信息,每年春节都通过手机短信互致问候。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小记者,如今已是司局级领导干部。收到她先于我发出的“拜年”短信,我感到过意不去,只好找“理由”解释:“您现在是大领导了,我也不知您手机是否换了号码,没好意思冒昧给您发信息,请原谅。”她说:您客气啦,不是大领导,只是依然在岗位上。
-------------------------------------------------------------------------------------------
前一篇:那年,我差点儿被学校开除
后一篇:协会脱钩更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