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客文化生活纸媒网媒杂谈 |
分类: 灯下漫笔 |
业余写作是一个人的文化生活习惯。我闲暇时也常练笔,但近几年一直以新浪博客为主打,几乎不向纸媒投稿。这种不见功利的“无效劳动”,饱受夫人责备文友嘲笑,我却不以为然。
年轻时吃宣传饭,向报刊投稿,曾是我的工作内容。那时我们单位为鼓励写稿,实行“双稿酬”制,即媒体发多少稿费,单位同额奖励。在那工资水平较低的年代,我确实得了不少好处。
进入新世纪,报纸杂志改用电子投稿,我正好离开了宣传岗位。没有用稿考核任务了,加之我又不会鼓捣电脑,久而久之,不再投稿。一二年春,受家乡文友鼓动玩博客,我学会了用手写板在电脑前画字,隔三差五写一篇博文玩玩。也算是笔耕不辍吧,可除了热心的朋友帮我荐过几次稿用过几篇文,我本人没向纸媒投过稿。原因是我不懂怎样电子投稿,更因用了几次稿就憋了几次气,我这颗老心脏受不了。
一三年,在皖北某报社工作的一位博友,看上我博客中的那篇《家乡年味》,复制原文发在他们报纸上,并说要寄样报和稿费。怕不负责任的投递员把邮件扔在小区物业,我只好告知挂职的那家公司名称。公司门卫很不称职,我至今没收到样报。汇款单倒是收到的,可那是两个月后门卫不知从哪个角落里翻出的。我去邮局领款,人家说过了取款期限,退回报社了。唉,白领了博友一个人情,啥也没收到,很不是滋味。
一四年,一文友当众表扬我博客中那篇《家有活宝》写得好,愿意帮我向某文学期刊推荐。问及稿件落款地址写哪里,我怕再像以往那样收不到样刊和稿费,就让他寄给一位仍在官场供职的文友转交。讵料,文章登出来后,代收样刊和稿费的文友很长时间捂着不吭声。据说,他在生闷气,怪帮我荐稿的文友厚此薄彼,没有用人脉关系帮他荐稿发表。唉,用了篇破文,好朋友之间还弄出不愉快,这叫什么事啊。
一五年,又有一文友帮我投稿,在家乡市报副刊上发了。“报喜”棒场的电话接到不少,样报和稿费却不见踪影。某日,我打电话托家乡一当小报记者的文友找这份报纸,并言明回乡取报时一定请他吃饭。不久,我回乡召一帮朋友喝酒,那记者也来的,但找报纸的事他只字没提。后来在某次扣扣中说话,我批评这人不讲信用,没想到他竟恼羞成怒出言不逊。我是容不得别人对我发脾气说冲话的,从此不再啰嗦。
一六年,承蒙南方一文友关心,帮我把博客里的纪实文学《风雪丽人》,向美国一家华文报纸投了稿。运气不错,连载发表。接着事情来了,故事主人公盼星星盼月亮般催索一份样报做永久性留念,家乡媒体也要我拍这张外报照片给他们发新闻稿。可几个月过去了,报纸电子版我倒是看见的,样报却一直收不到。呵呵,我总不能拉着人家到电脑上看电子报做交待吧,只好听任朋友骂我吹牛皮说大话,冤死了!
朋友帮我向纸媒投了几次稿,我就遭了几次累,故我越发不愿投槁了。据在纸媒上比较活跃的文友介绍,现在的报刊,不像以前那样尊重作者了,样报不寄是通病,稿酬能赖则赖。即便寄,那些“野鸡”快递也大多把邮件扔在小区物业管理处。没样报样刊,又不给酬劳,费事巴巴向纸媒投稿还有啥意思呢?
其实我懂,各种纸媒,都有自己的特色要求,编辑选稿也有个人偏好,报纸副刊版面有限,用稿字数受限,写文者想用稿只有投其所好削足适履。因此,还是写博客自由自在,可以不为功利尽情挥洒,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性情,愉已悦人。博客,网媒推荐上首页的文章,也是对作者的一种认可。我觉得,像我这样偶尔被人从博客中抽出一篇,也能像移树苗一样搬到纸媒上成活,当属一种检阅与肯定,这就足够了。
二十年前,投稿有一本叫《报刋大全》的书作指南。现在,我浑然不知全国有哪些公开发行的报刊,更无从知道媒体栏目、责任编辑、信箱电话,这稿没法投。我还听说,现在纸媒编辑多为人情稿左右,对名人、关系户来稿都照应不过来,生人很难插足。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用博客练笔者,大可不必在意文章能不能发表到报刊杂志上,而应将功夫下在把自己的博客文章打理到够发表水平。只要文章质量过硬,假以时日把它整理成书稿,交给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不也很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