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浪博客草根之家情缘你懂的 |
分类: 灯下漫笔 |
据新浪博客公告,草根名博页面定于2016年6月15日下线。十年相伴,一朝分手,想必网友们都有几多情结几许不舍。作为草根一分子,我也想在下线之际写点文字留作纪念。
我与新浪博客结缘实属偶然。八年前移居苏城,人地生疏没处走动,成天叮着孩子“谆谆教导”。知我喜欢文字,孩子为分散我的注意力,主动帮我在电脑上建起了新浪博窝。他说,个人博客就像自己的作文本,你写的东西语句基本通顺,错别字也不算太多,写好后经网友们交流指点会有所长进的。
可是我挺笨拙,不会电脑敲字,孩子只好百度搜索,在网上找了几篇我多年前发表过的旧作,纳进博客滥竽充数。不料,网友们对这些陈谷子烂芝麻不感兴趣,一度博园荒芜人迹罕至。无奈,只好搁置“捂盘”。为打发闲暇时光,我把以前在机关工作时发表过的东西翻出来,让街头打字社打印成一套书面文稿,在此基础上修改、归类,最后整理出一部书稿。这本《我身边的故事》,2010年7月在重庆大学出版社面世。
2011年初春,家乡市政协文史委来电约稿,我花五天时间写下洋洋万言《从淮南周氏家谱看苏迁史实》,孩子帮我把它敲成电子稿,在向市里交差的同时也贴进我的博客,这便成了我在博园里的第一篇原创文章。不久回乡探亲遇见表弟书平,他说自己也在电脑上QQ聊天,很好玩的。你会打字?我很羡慕。他说,我不会,但可以用手写板在电脑上交流。知道手写板能“打字”,我这才真正开始自己打理博客。
2012年8月,我发了一篇评论,第二天题目前面冒出个大红“荐”字,点击率一下子窜了好高。我问那位荐稿的“圏主”这是什么,他说这表示被“草根名博”首页选用了。哦,原来新浪还为我们草根设了“名博版”,像报刊杂志那样让作者投稿、读者观赏,挺有意思。浏览“草根名博”,有草根声音、衣食住行、娱乐万象、精彩影像、草根讲坛、原创基地、青葱校园、情感夜话等栏目,这里的作品都是经过博乐推荐编辑筛选过的,虽不能说它代表草根习作的最高水平,却几乎都是上乘之作,阅读品尝真是“味道好极了”。此后,逛博成了我日常活动的组成部分。博客博大精深藏龙卧虎,草根们在这里学到了知识结交了朋友,其乐无穷。
少时喜欢作文课,此时我竟产生了参加作文比赛般的激情。虽然我的知识面很有限,但觉得“草根声音”形似新闻述评,我搞过十多年新闻工作,在时事新闻后面议论几句还是会的,于是专心写这类东西。还好,博乐和编辑老师鼓励我,不时选用几篇,后来还莫名其妙地被评为啥子“时评十大新锐”。
当我热衷于写时评时,有友提醒我,时评的生命力不如文学作品。于是我又开始研读“原创基地”栏目中的文章,尝试着学习写小说散文随笔。尽管我的文学作品很稚嫩,但博乐老师经常鼓励我,隔三差五推一篇,有的竟然也入编辑法眼,不时发一朵荐字“小红花”奖励一下。由此,我对草根名博有了当年向报纸杂志投稿那股热情。大概觉得“孺子可教”,不久新浪将我推上“原创类新人榜”。老汉成新人,挺搞笑的。
我的基础很差,没读过多少书,但做事还算比较认真,每篇文章都修改润色,力求达到发表水平。有了一定博客文章数量积累后,我心野了,2015年挑选了一些出来,拟编印一本言论集一本散文集。最终因适逢“敏感时期”,言论集没人敢接手,只好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了一本《姑苏寻梦》(散文集)。这一年,新浪草根名博没搞十佳评选活动,我有点失落,幸好年底捡了省作协一本本,也算劳有所获。
回望过去这几年,读博写博一路相伴,它丰富了我的生活内容,驱使着我不断进行用脑训练,这对延缓老年痴呆肯定是有好处的。十大时评名博侯宏东、十大文学名博方金明(吊脚楼)等老师的作品给了我很多启示,家乡文友朱国平和吴瑛也一直在指导帮助我,非常感谢他们。还要感谢草根声音、原创基地栏目的各位博乐老师以及许许多多的博客好友,是他们的关心鼓励一路支持,给了我笔耕力量和博客乐趣。
博客当属一种民间思想文化交流平台,平民草根是最多的作者和读者群体。新浪当初设立“草根名博”无疑是为了激励草根积极参与,现在突然下线关张必有深层次原因。我真担心不久的将来,草根的个人博园会不会也被关闭。世事难料听天由命,我们所能做的,大概也只能是记住过去的这段美好时光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