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民工高龄农民工打工老龄化时评 |
分类: 职场扫描 |
据央视“新闻1+1”栏目报道,我国高龄农民工人数在增多。所谓高龄农民工,指年龄五十岁以上在外地打工的农民。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消息我们可以看到,在二点七三亿农民工队伍里,五十岁以上的人已由前年百分之十四又上升了三个百分点,总人数达四千六百万。
是什么原因使高龄农民工在打工大军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呢?官方有官方的分析,专家有专家的理论,媒体有媒体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近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与企业人事管理相关的职业,我想根据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发表几点草根之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反应。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出生在一九六五年之前,而五十年前的中国还没有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这代人普遍兄弟姐妹较多,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五十岁以上的人接近三亿。相对而言,我国人口的分布还是以农村为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国民平均寿命己达七十四岁左右,因此五十至六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民,人数众多且又不算老,那么参加社会劳动当属正常现象。
高龄农民有打工的现实需要。高龄农民生下的孩子大多是“八零后”,这批年轻人十有八九在城里打工,由于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抓得很紧,“八零后”通常是独苗,娇生惯养形成了唯我独尊习性,反哺没意识,啃老有习惯。而现在处于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年龄段的高龄农民,恰恰是思想比较传统的,对自己的父母得尽孝,还要对孩子生的孩子(留守儿童)承担起抚养、上学的责任,因此他们不得不抽出夫妇中一人外出打工挣钱,以填补经济上的空缺。在大城市从事体力劳动虽然辛苦,但与在老家种地相比,收入上毕竟有很大差别,甚至翻番。
高龄农民工有一定社会需求。总体而言,打工队伍以年轻人为主,但他们大多集中在“轻工”型企业,如电子生产、制衣制鞋、配件组装,工作轻巧工资不低。而体力型的房屋建筑、路桥施工、钢铁铸造、木器制作等行当,尤其是环卫保洁等既脏累又拿钱不多的工种,还不得不由肯吃苦耐劳的中老年农民工来完成。换言之,他们文化程度不高,手脚也不那么灵巧,也只能从事这些简单而笨重的劳动。对体力型企业来说,年轻人不愿干招不进,有耐力、肯吃苦、工资要求不是太高的中老龄农民工自然成了受欢迎的香饽饽。
高龄农民工有着不可比优势。首先,高龄农民工普遍工资期望值不高,以苏南地区为例,企业用一个高龄农民工的总投入在两千五百至三千元之间,比用年轻农民工“便宜”得多。其次,年轻人在乎企业缴纳社会保险,企业每月除发工资外,还得另掏近八百余元帮他们缴社保,而高龄农民工不讲究这些,他们认为与其参保回乡后每月去领那几十元养老金,还不如啥也不保毎月直接多发二三百元现钞实惠,故录用高龄农民工,企业和劳动者双赢。第三,工伤时有发生在所难免,而工伤赔偿的伤残补助、就业补助数额与劳动者的年龄有直接关系,年龄越近于社会平均寿命数补助越少。高龄农民工通常识字不多比较淳朴厚道,受点皮肉之苦,能一次性补到几万元人民币便很满足,一般不会像有文化的年轻人那样胡搅蛮缠,因此企业乐意聘用他们。
人过五十,精力体力下降,却还要漂泊他乡打拼,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但在巨大的城乡收入差别面前,在现行养老制度、用工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高龄农民工现象的存在和增多自有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