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应聘面试白领女秘书文化 |
分类: 职场扫描 |
那天,她怯生生地走到我的面前问:“我刚学校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可以报名应聘么?”我说:“可以,公司文秘又不是什么高科技岗位,只要认真学习,是可以逐步适应的。”她告诉我,她是安徽六安人,在家乡读的大专,因父母在苏州郊区做小生意,很想在此找份工作。
她所学的专业与文秘岗位并不对口,且比起那些能说会道的苏州女孩,比起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成年女性,均不占优势。但因同样是从外地迁居过来的“新苏州人”缘故,我对她多了一份同情,有心帮其在苏州发展迈好第一步,便照顾性地录取了她。
不谦虚地说,以我这个做过多年文秘、信访、工会工作的“老把式”,处理一家民营企业的行政事务可谓游刃有余,可以不要帮手的。但公司老板是我的忘年挚友,他涵养深量气大,对我非常尊重,原先的那个文员因故离职后,他说什么也不肯让我去“事必亲恭”,非要再配个小青年帮我“打打下手”,且授予我招聘文秘助手的绝对拍板权。
招工面试定岗、管理行政事务、协调劳资关系这些事,小青年一时压不住台,我是必须亲自上阵的,剩下的事情也就很有限了。她时常闲得发慌,我只好安排她做一些小事:上班,把自己的办公桌和三位经理的桌子抹一遍,然后打两瓶开水;工间,到车间去按两次休息起止电铃;文案,有事做事,没事就让她上网看看新闻。
如同教育自家孩子一样,我也经常教她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如:进老总办公室得先敲门,与人说话要面带微笑;下班时应跟办公室同事打声招呼,接电话要先说“您好”;接待来宾要先报自己的姓名职务,给客人递茶水时要用双手;文件打好要先校对准确再呈报领导,接私人电话时间过长要换个地方,等等。
有一天,计算机出了故障,她实在闲得没法消谴,我说你就练练笔吧,写篇作文,写好后我给你修改润色。她说不知写什么,我说你写“我的家乡”总有话可说吧,她磨蹭到下班也没写完,我便让她带回家晚上慢慢写,次日再交卷。其实我是不想让她难堪,因为我知道,下班后网上下载、同学帮忙等办法多呢。
老总见这孩子挺懂规矩的,夸我把这新文员调教得很上路子。我说,人家农村孩子见识少,又没工作经验,我教教她是应该的。我还将逐步把工作经验、写作技能也传授给她,毕竟我年纪大了帮不了你几年,培养个年轻人当办公室主任,将来可以一直辅助你管好公司。老总听后,连连称好。
公司办公室人来人往,有时交流一些内部事务不是很方便,因此我要求大家彼此加QQ号,以便在电脑上交待工作、传递文件。有一天下午,我无意间点击了她的“空间”,惊得目瞪口呆:这小姑娘与朋友“谈心情”时,竟然表示对我讨厌得牙痒。她在QQ上告诉朋友:“上个班真不容易,还要写文章。弄得我一点心情都没有。”朋友问她“工作爽不爽”,她说:“屁,那老头烦死我了。”还说:“天天上班面对这老头我要崩溃!”
我懵了。我的种种热心指导,怎么在她眼里全成了罪行?煞费苦心地培养的一个助手,居然是这样一个不识好歹的人,我这不是在演绎新的《农夫与蛇》故事嘛!虽然心里很窝火,但我还是忍了。我沒有当众质问她,更没有向老总汇报,我想给她机会听她解释,嘱其下班后用QQ与我联系。
回到家中,她及时“Q”了我。我说,你好像对公司的工作、对我,都很反感是吧?她很快反应过来,说那是刚去上班时没事情做无聊(写的)。我说,我觉得工作量很小啊,“老头”也没有欺负过你吧,怎么就“烦死了”、“要崩溃”了呢?她说,工作上是没什么,但我最讨厌写作文。我说,难道我不可以对新文员进行文字测试吗?你背后说的这些话真让我失望。
通常,员工听到上司这种分量的话,都会主动检讨的,可这辣妹牛呢,回敬我说,你不可能让我不说话吧,既然我让你失望,你怎么样都可以,包括让我走人。呵,她分明是在向我示威嘛,我也就生气地撂了一句:“在乎这份工作,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在乎这份工作,明天来拿工资。”并要求其将此事告知父母。
本以为她的父母当晚会教导她知好识歹,让她第二天来道个歉,我也就准备不去计较她这么个小孩子了。遗憾的是,她没有这份家教和悟性。第二天上午她是来了,不过,她是来辞退工作结付工资的。财务经理不解地问我,公司规定试用期的新员工自动辞职不发薪金,为啥要给她工资?我只好说,毕竟人家是个农村孩子,也跟在我后面做了五天事,发吧。
她拿到工资后还算懂事,来向我道了一声别,说了几句“感谢”之类的话。我把她送到楼梯口,说你以后找到比我们公司更轻松的工作、遇上更关心你的领导,记住告诉我一声啊。她问啥意思,我说到时候我好为你祝贺啊。其实我是想说,现在的民营企业,哪有我们公司老板这种把办公室文员闲得发慌的雅量,人家七姑八姨关系裙带还照顾不过来呢,谁会去着力培养一个根本不沾亲带故的外省孩子?
我们公司业务订单越来越多,处处呈现出一派向上发展的势头,需要补充的“白领”岗位逐渐增多。我想,如果我把自己多年积淀的工作经验和写作技能传授给这个孩子,再以我在公司的影响力托举她,两年后她当公司办公室主任或经理助理什么的,应该不是个问题。
这样的机会,她失之交臂,我为她惋惜。也许,她所受的家教、外教,以及多年来养成的个性,注定了她碰到好机遇也会失去,还是得像某些刚走上社会的青年学生们一样,只有一次次在南墙上碰壁后,才能回过头来慢慢省悟、逐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