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禁烟何其难
(2012-03-11 17:21:32)
标签:
两会控烟禁烟烟草财政物价 |
分类: 灯下漫笔 |
据北京晨报报道,面对社会“控烟不力”的强烈指责,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坦承:“承认这个现实,控烟工作难度的确很大。”苗圩说,全社会3.5亿烟民有这个吸烟需求,但禁烟和禁毒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方法,控烟工作难度很大。
我觉得,苗圩说的是实话,但并没有说透话。也许是限于他的高官身份不便说、不敢说,因此我想接过这个话题,试析一下控烟尤其是禁烟究竟难在何处。
一是没有法律依据支撑。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对控烟、禁烟问题立法,只有卫生部去年5月1日发布了一个控烟的部长令。但由于部长令只是一个部门规章,并没有罚款条令,只能算表明政府的一个姿态而己。“法无明文不禁止” 的道理大家都懂,顶真起来说,在没有法律依据支撑的情况下,现在有些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做法虽合理但并不合法,真正矛盾闹到法律层面上去解决,法院也不好轻意判决。
二是没有有效的戒烟措施。作为烟民一分子,我知道许多人其实并不情愿吸烟,只是沾上烟瘾后无法摆脱罢了。吸烟久了,有依赖性,超过时间不吸,便会感到头晕目眩六神无主,浑身有气无力,口腔里的难受滋味,除继续吸烟别无它法解除,这份煎熬是局外人无法想象、无法体验的。可我们的国家什么样的高科技产品都有办法发明创造,就是研制不出一种有效的戒烟药,令人匪夷所思。是没有能力,还是故意而为之,天晓得。
三是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据中国企业报2012年3月7日报道,2010年,中国烟草实现营收7704亿,实现净利润1177亿,平均每日约赚3.2亿元。2011年的经营状况,又在上年基础上攀升两成。另有媒体报道,烟草利润占国企利润总数的20%。国家再大也是个家,当家过日子没有钱怎么行呢?如果禁烟,意味着国家每天少收入3.2亿元,不但财政部长不同意,关心国家、关心民生的“两会” 代表不同意,就连曾为领导阶级现为无产阶级的广大工人群众也可能“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做不到”!
在我看来,官方提出的控烟、禁烟只是作为一个口号喊了玩玩的,因为烟草对国家的贡献太大了,哪年不赚它个盆满钵溢。为保护中央财政收入不受影响,所以才有了控烟、禁烟不立法,才有了戒烟药生产不出来。果真想禁烟,立法禁止种植烟草、关闭所有烟厂、销毁市场卷烟就是了,我估计至多半年就能取得实质性效果。香烟在共和国的土地上消失了,瘾君子们也不见得为此搬石头砸天或纷纷投河自尽,3.5亿个烟民中有经济能力坐飞机到外国买烟抽的,恐怕也没几个。
昨天出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新动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后,国家卫生部长接受了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他表示将建议调高烟草税,降低烟民数量。他解释说,目前对烟草价格最为敏感的是青少年烟民,而吸烟也对青少年健康影响最大,如果调高中低档烟草的税费,青少年烟民会大大减少。他称,相关部门也测算过,烟民少了对国家财税没有大影响。
我觉得这位部长太谦虚了,他的建议何谈“对国家财税没有大影响”,调高烟草税费后,国家财税因此而再登新台阶是决无悬念的,他绝对是大功臣一个!只是因此而“减少青少年烟民”如同痴人说梦,有几个青少年烟民是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去买烟抽的,还不是全靠“啃老”。这预示着青少年烟民的父母要倒大霉添负担了,且平时只能抽中低档香烟的广大无产阶级成年烟民们,也会因此“搭福”增加开支。试想,假使大米涨到100元一斤,人们为了活命也只好咬紧牙关购买,也不见得改为三天只吃一顿饭。同理,对染上烟瘾的特殊人群来说,也不会因为每包香烟涨3元、5元而减少吸烟数量。因为,人的基本消费需求,尤其是特殊人群的特殊消费需求,是不可能因为价格变动而减少数量的。
苗圩说得没错,控烟禁烟难度大,难度确实很大。连以关心人民身体健康为天职的卫生部长,都不但不在“两会”上宣传吸烟有害,不呼吁立法禁烟,却准备提出调高烟税的损招建议,我国控烟、禁烟还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