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回忆录朋友情感情人节市委书记 |
分类: 友爱亲情 |
别看我土得掉渣,说话结结巴巴,但如果地方上哪个小官僚的在我面前耀武扬威,我定会像阿Q一样,心里叽里咕噜暗自驾人:他爹的,俺朋友比你的官大多了,你显摆个啥!
这话不是吹牛,我还真的与一位不大不小的官员有点小交情。
我们是1993年秋天在常熟开会时认识的。那次出席“全国基层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的代表几乎都是些重量级人物,如原国家商业部副部长潘遥、国内贸易部副部长马李胜,部分省供销社主任,还有中华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的全体理事,以及重庆商学院、安徽财经学院的院长、资深教授,按职级算他们都在副厅级以上。我本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规格会议的,乃因经常向学会刋物写稿,会长认为我“思想活跃,敢讲真话”,通知我参加会议“讲讲基层实际情况”。那年我三十岁出点头,和我一般大的小青年还有两位,一位是贸易部的 B处长,一位是中华合作时报的查记者。小青年自然喜欢跟同龄人玩,因而几天下来混得很熟。
与会人员有个奇怪现象,除部长之外彼此不称职务,直呼“老张老李”,这大概是大家职级差不多的缘故。可我不敢这么叫,老的自然不必说,小的当中称查记者为“小查” 倒也马马虎虎,可B处长是处级干部啊,和我们家乡县太爷一样的职级,能称人家“小B”吗?小查却说:“没事的,处长在国家部委里是最小的干部,你叫处长他反而不高兴的,就喊他小B行了。”我还是不好意思这么叫,见小B长得伟岸挺拔器宇轩昂,生日又比我大几个月,也就随口叫他小帅哥了。
会议期间,我们县供销社主任打电话给我下达了一个任务:争取请部长到我们这里来看看。这个任务既光荣又艰巨,能把部长请到我县供销社来视察一下造造势多有面子啊,可怎么才能请得动呢?帅哥知道我的心事后,做了部长的工作,部长竟然答应了!
会议结束后部长来了,帅哥也随部长来了,看了我县供销社系统工业、商业各一个企业的“样板戏”,给予高度评价。整个视察活动县委书记全程陪同,媒体跟综报道,搞得轰轰烈烈。县社主任感到很风光,高兴得不得了,直夸我会办事。帅哥帮了我一个大忙,从此我们成了朋友,经常书信往来,他每出一本新书都签上名字寄绐我。老兄是科班出身,学经济管理的,又在国家部委工作多年,且多次出国考察过,文章视野开阔观点新颖,使身居海边一隅的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知识,受益匪浅。
第二年冬天,我去北京参加人民日报通讯员座谈会,自然想起那两个小朋友。先去报社看了小查,小査很热情,但当我提出想约帅哥一起吃顿饭时他为难了,说小B
席间,帅哥说的话热情洋溢:“小查告诉我晓舟来了,问我有没有空,难得来北京嘛,没空我也要抽空啊。晓舟笔头实在快啊,我们从苏北一回来,就从中国商报上看到了他发表的《部长来到收棉站》,人民日报登的文章我也看到了。晓舟是个文人,我这位同事,是刚从山西省供销社调过来的笔杆子,今天特意请了个文人来陪文人。”餐毕我争先去买单,帅哥笑笑没有阻拦。事后小查告诉我:“他当领导了,身上有的是公务接待信用卡,让你结账是给你面子、领你情呢。”
走上仕途的帅哥担子越压越重,先是当一个部级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后调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去了。他忙,我也不去打搅他,一晃多年没有联系。2004年去北京办事,听小查说他下派到安徽滁州挂职锻炼,我倒是很想去看看他的,因为滁州与江苏相距不远,估计他也不会像在北京那么忙碌,于是认真地向一位曾在滁州当过兵的同事了解了去滁州的交通路线,但终因企业改制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未能成行。
2008年冬天移居苏州,闲了,有一天神经短路忽然想起了帅哥,决定找这个老朋友玩玩。这么多年了,他在那里呢?上网一查怔住了:现任邻省H市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其后,我一上网就情不自禁地了解情况----H市在什么位置,下辖那些县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老朋友最近在H市发些什么招。
妻子得悉我真的想去看这位朋友,笑我自作多情,甚至怀疑我得了神经病。她说,十多年不见了,人家还记得你吗?况且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官阶当属正五品,恐怕记得你也未必理你。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时下脸一阔就不认人者太多太多。H市离苏州近千里,大老远的自找没趣确实犯不着。嗯,先考证一下这位老兄的态度再说。往H市市委办公室打了三个电话,终于了解到大书记身边小秘书的座机号码。电话接通,自报家门,然后告诉他我是B书记早年的一个朋友,多年不联系了,如果他还记得我,代我向他问声好,记不得就算了。20分钟后秘书回了电话:“书记说记得您呢,说您的文章写得好,工作能力强,欢迎您到H市来玩!”接着叫我记下他的姓名、手机号,并告知他24小时不关机,何时启程随时可以告知。我说,快过春节了,你们忙,节后再说吧。
翌年春天,脫去老棉袄,人也精神了许多,估计这模样不会太丢老友的脸,我就真的准备去玩了。虽然我是个不起眼的平头百姓,但外交程序还是要讲的,有个“应邀访问”才算体面。我跟那位秘书通了个电话,说我拟近日去H市,一是拜访老领导老朋友,二是想看看当地的供销社,你帮我征求一下书记的意见,看他方便不方便见我。秘书报告书记后回电:“书记说,热烈欢迎!”
领导的日程是多变的,我启程的前一天接到通知,说书记今天飞北京参加一个重要活动,时间三天左右,明日由与您工作对口的市供销社主任先行接待。接着,素不相识的H市供销社主任也来电话了,表示“欢迎您来指导工作”,并详细询问了我的出发时间、车次。
接待礼遇是我始料不及的,甚至有点受宠若惊。列车到达H市己是万家灯火时分,接待人员和车辆早在车站等候。他们按计划直驶酒店,市社办公室主任在大门口迎候,市供销社“一把手”在二楼楼梯口迎接,领进三楼包厢门口时更让我吃了一惊,十几个人齐刷刷地分立在两旁鼓掌!这种“夹道欢迎”的场面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如今借老朋友的光也享受了,把我弄得有点飘飘然。
都是什么人啊?一了解,原来这天正好市里有一拨人在供销社检查工作。借题发挥,我懂的。市社主任首先把 “江苏供销社的周主任,B书记的朋友” 介绍给大家,然后逐一介绍了在座的陪同人员。席间,大家纷纷上前敬酒,我不了解当地的礼仪习俗,生怕得罪人,只好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直灌得晕乎乎的才被送至宾馆下榻。接下来的安排是,听取H市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参观基层供销社网点、游览当地名胜古迹。一路下来,出门有车子,吃饭干部陪,到处是笑脸,着实享尽了贵宾待遇。
在H市的几天很舒心,不但下边的干部非常客气,帅哥也热情如故。他前一天夜里从北京回来,次日便邀我共进午歺。他还是那样平易近人,一见面就打招呼:“我这几天去北京的,不好意思啊!”。步入歺厅后,他又点名要我坐在他身边的主宾席上,然后逐一介绍了我和他的秘书长、秘书以及其他几位外地客人。老朋友的“开场白”也是人情味十足:“我和周主任是1993年认识的, 我们是老朋友了, 你们在座的都是后来相识的新朋友,我得先敬老朋友的酒!”接着又发表“讲话”:“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大约是1995年吧,十多年来我调了好几个单位, 认识了许多人,现在有些人记不得我了,有些人我也不去记他。十几年时间不算短,晓舟还记得我,我也记得他,他还专程从苏州过来看我,我很高兴!”敬酒时他似乎还记得我不胜酒力,小声问我:“能干杯吗?”他这一带头,其属下及其他客人纷纷走到我身边来敬酒,弄得我很是过意不去。
朋友聊天这个“节目”也挺感人。那天,市供销社主任亲自到宾馆把我接送到市委大楼书记秘书的办公室,然后由秘书领我去书记办公室。“五品大员”端坐在那张大办公桌后面看文件,秘书告知“客人来了”,他随即放下文件和我打了声招呼。秘书习惯地把书记办公桌前的椅子拉了一下,意思是让我坐在办公桌对面和书记谈话。不料,大书记站起身来离开“宝座”,走到办公桌前和我握手,并示意我在他办公室“接待区”的沙发上坐下。我落座,他泡茶,秘书赶去帮忙,他说“不用”。亲手把茶杯递给我,他在我身边坐了下来。秘书看见我们这副“亲密交谈”的架势立马退了出去,并轻轻地把门关上。
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秘密,谈话是朋友式加工作式的。先谈了彼此别后的思念之情,然后互相通报家庭情况。再后来我讲了参观H供销社的一些印象,也汇报了我市(县)供销社的近况,并向这位合作经济理论专家请教了供销社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边缘问题。聊完这些又彼此谈了今后的工作、生活打算。临走,他送我一本自已新出版的书,并在书的扉页作了题签。
走出办公室来到秘书室,书记又交待等候在那里的市供销社主任:“晓舟同志明天早上要回江苏了,今晚我有个外事活动不能陪他,请你代表我为他饯行。”
转眼一别又是三年多,我常在网上关注H市的新闻,帅哥书记这里调研那里招商,忙得风风火火。他是很有才干的,近几年H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创建生态城市、文明城市,打造食品工业基地,着力实行城市转型,搞得有声有色,中央媒体时有报道,好棒!
节前从媒体上看到,帅哥奉调北京当部级领导了,还想去看看这位重情重义的老朋友,又怕影响他的正事。嗯,等等吧,等老朋友退下来无官一身轻的时候,我们再一起好好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