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篇博说到Beach
&
Bitch的词义,感谢博友们的热心斧正。
一定转告Barton,相信他的英语肯定会上一大台阶。
至于俺,朽木不可雕,至今仍停留在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的水平。
为此,Barton对俺一脸不屑:不懂英语,怎么评上的高级职称?
心里不服,暗忖,外语能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and学术水平?
不过,在澳洲是万万不可与Barton顶撞的,惹恼了他,不敢料想还能否回到伟大的祖国。
经博友们一说,知道Barton的英语也是需要精进的,但作为俺的老师,他绰绰有余。
一日,Barton有私约,俺不好参加,又不想窝在家里辜负季夏的晴朗,便蠢蠢欲动,打算只身去市中心逛逛。
上街总要买点水、吃吃饭的。
Barton叮嘱,别乱花钱,想买啥先问:How
much?
叨念几遍总是记不住。
Barton聪明,灵机一动:“好~嘛~吃!用天津腔说,记住了?”
天津话,太熟了,喝海河水长大的。
茅塞顿开。即使这仨字的排列,并不符合国语的语法规则。
一路不住的叨念,生怕忘了。
观景,拍片,惬意着,以至忘我。
中午,肚子提意见了。走进一家食店,飘香四溢,垂涎欲滴。
晕菜,Barton教俺的那句英语忘得一干二净。
脑海里急速搜索着,有了,天津话~~~
“好吃嘛?”中气十足,字正腔圆。
店员,一脸茫然。
“嘛好吃?”不对,“吃嘛好?”......
这次是满屋子金发碧眼的老外一水儿的茫然。
已然乱了方寸,哪还想得起那句蹩脚的天津话。
崩溃。干脆比比划划点了一份餐,抓一把钱,店家,看着找吧。
因为自己英语不好,就烦别人满口洋文,就像国内某档节目的主持人。
特别是洋泾浜式的塑料洋文。
在澳洲遇到几个久居那里的老乡,聊天中,口中时不时蹦出几个洋词,细问,原来说的是地名。
他们都很质朴,绝没有炫耀的成分。
由此,说到本文标题,那几个洋码子是地名,整理图片时,Barton正儿八经通过短信告诉俺的,自己不知如何翻译,只好照抄上去,断断没有冒充国际化的企图。
用了这么多笔墨,是讲故事还是表白,自己也说不清。
不喜欢洋泾浜,但Bundeena
bay沾洋可不是浜,她是南悉尼一个不起眼的港湾,一片树,一掬沙,夕照的屋,暮归的船......
静心伫望,这些具象元素,会下意识地抽象成人文意念。
那一刻,心底漾起的,是只有在爱的臂弯里才会体悟到的静谧,安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