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善不是“捐一点”

(2007-01-08 10:31:42)
分类: 商业评论

慈善不是“捐一点”

 

头天晚上,应朋友相约,去了一个叫龙湾的项目,参加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参与的救助贫困儿童的慈善活动的启动仪式。

今天,又赶去新浪参加一个由《中国房地产报》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组织的,主题为“牵手幸福”的救助贫困母亲慈善活动的访谈。一起聊天的有马艳丽(著名模特,设计师)、单大伟(《中国房地产报》总经理)、葛振江(中国幸福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当然,还有冯叔(冯仑,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从活动现场出来,跟业务上的友人去喝下午茶的路上,便聊了很多访谈现场的话题——

最近两天似乎跟“慈善”、“基金”、“房地产”等等的字眼接触很多。不管是岁末各种奖项叠起,还是各样的财富榜单层出,似乎里面总是少不了房地产的人。房地产行业由于社会的舆论也好,由于自身行业发展的缺失也好,遭了骂,挨了打,但不管怎么样也是赚了钱,那么我想,房地产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也会在社会责任方面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这种社会责任首先要体现在对你的企业参与者负责任,比如你的员工、你的股民、你的客户等等,等等。如果拿着员工辛苦劳作的企业利润、股民点水成海的份额与收益、客户给你的买房子钱随随便便地花,首先就是没有对这些人尽到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所以,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要想给社会带来些什么,也要有个战略、有个步骤、有个方向和选择。

而且,这种担负责任决不是作秀,更不是随便捐点钱了事,而是为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有章法地、切切实实地做些事情。那么怎么才能保证这些捐助能够很有效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呢?

理性考量。

现在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有些自发通过媒体及其他渠道发起求助,有的则根本不为人所知,还有甚者,根本就是欺骗社会良知。所以,首先要选择好的立项,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

其次,便是选择最有效的救助途径。不管是直接捐助,还是通过慈善组织,还是建立基金,总之,要综合考量一个途径的运用模式。比如慈善基金,现在有很多慈善基金募集来的善款相当一部分都是在用于基金自身运作,或者因为其他种种原因,不能有效的替我们这些捐助者达成救助的心愿。

那么在捐款之前,就要好好的了解基金是救助哪些人的,它的性质是私募还是公募,基金运营组织的运营情况,比如,他的组织运转经费是靠基金利息,还是靠一定比例的善款划拨?基金每年的善款筹集情况如何?救助情况如何?等等。

总之,只有理性才能冷静,只有冷静了,作出的选择才是有效和正确的,也是能够救助更多人的。

今天的访谈上,各位嘉宾都聊了很多。可能我本来参加访谈就是对基金的运营感兴趣吧,于是着重听了一下冯叔的发言,他提了很多问题,也谈了很多理性。无论是基金的募集、性质还是成本费用比例,他算的账清清楚楚,从很专业的角度让网友和看这个访谈的人更深入了解了慈善事业。很有力量的一席侃侃而谈。

其实,要想牵手幸福,做慈善事业跟做企业是相通的……

 

                                       2007年元月7日于北京

 

推荐文章

我们非得“有目的”吗?

慈善不是捐一点

男女阴阳论

2006最后一天的豆浆

守时、守信、守本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