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杜欣
杜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32
  • 关注人气:6,2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的旅行(下)

(2006-12-03 00:28:39)
分类: 心情感触

茶的旅行(下)

 

第二天,去了易武镇不远处的的茅草地山边,那里有个酷似一线天的峡谷,看样子一步就可以跨越,但下面水流湍急,从上往下看,深达数十丈,好惊,好险,又好奇特。

回到镇上,已经是傍晚。看着山下,炊烟袅袅,伴着古道旁的杂草、旧茶坊的残壁,与这古镇店一起,静静地,静静地感受时代的变迁、昔日的辉煌和历史的沧桑……

离开易武是105号的10点左右。开车上了编号为S218的省级公路,朝西北方向,跟着GPS的导航,到了象明彝族乡,那里有著名的倚邦、蛮砖、革登和莽枝四茶山。

象明在历史上也是因茶而闻名。清代道光年间,大批川商和云南石屏等地汉人入山作茶,茶业鼎盛之时,倚邦街人口曾达80000之众。道光二十五年,修筑了从思茅厅至倚邦的石板大道,倚邦山上便有了一条青石铺面,分为上节街、下节街、半边街、曼松路的石板街,汉族商人在街上修建了孔庙、关帝庙、石屏会馆等建筑。石板街两旁也建起一幢幢穿斗式石基砖墙楼房。每年春茶上市的时候,川、藏商贾,以马匹驮运药材、布匹、日用百货前来易茶。马帮、牛帮不断,客商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倚邦街本来是历史上较为繁荣的集镇,但众多庙宇、楼房和古建筑,在少数民族的战乱中被付之一炬,只留下少许遗迹。走在宽宽的石板街上,摸着那依然矗立的贞节女牌坊——虽有破损,但还存在……

此时走来一个穿着彝族服装的少女,操着流利的汉语。她让我叫她阿依,就是家里排行老大的意思,是曼林村人,茶农。

阿依带我去了茶园看老茶树,还看到一棵有78个人才能围抱起来的大青树。阿依的家人招待了我们。在家门口,我给阿依画了幅肖像画。画里,皮肤的黝黑,牙齿的洁白,组合成了阿依灿烂的笑容。临上路的时候,阿依和几个妹妹每人搬了些普洱茶塞到车上,没有说什么,留下的,又是那晚霞般的笑容。

沿革登茶山老寨、新发寨偏西南,开车大概半个小时,便到了石梁子寨的草地。顺草地斜坡而上,汽车可直达草地山顶。站在山顶,向西看便是当地各族人民尊崇的孔明山,可以清晰地看到孔明背靠卧着山梁的形象。孔明在率巴蜀大军平定云南的时候,推动农耕、茶叶种植,发展经济的政策。于是千百年来,在云南,尤其是普洱、思茅和西双版纳的各民族对孔明都怀有无比的崇敬与信仰。

106号,本来想在攸乐茶山所在地基诺乡驻留,然后返回昆明。可能是昨晚在新发寨一个阿妈家睡得太酣,起来,已经日上三杆,午时已过。于是,赶紧漱口洗脸,草草上路。在折回景洪市区的路上,还是感叹没有去到攸乐(基诺)。

可能万事万物总是要留些缺憾才美丽和让人想念吧。

107号,由景洪返回昆明的路上,车被撞了。只能叫了女友琳过到景洪处理善后。

108号乘飞机回南宁,随后,又是投入都市的繁忙和世故。唯一多了,是家里摆放的醇香的普洱。

忙碌之余,静静地,品一口普洱,回味着茶香,更回味着那些镇店、茶山,还有质朴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