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楼市人物 |
17号,忙了一个上午,一个朋友的楼盘开盘。我还特意准备了一份礼物。
没有等仪式全部结束,我就匆匆离开——要准备晚上在上海一个咖啡馆举行的记者见面会——这次我的身份不是采访者,而是被采访的对象。是因为我的小说《一个地产写手的随笔》,还有我的博客。本来特意想叫上新浪房产频道的朋友们——何巍、李杰、彩霞等等。没有他们的推崇,也就没有“冬牧子的茶,还有绿豆汤”。不过还是作罢,因为他们忙碌住交会,已经精疲力竭,还是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吧。希望能在新的一年到来前,跟他们小聚一次。还有新浪博客频道的同仁,听说是个美女。
离开楼盘活动现场的时候,看了时间还早,便去旁边的书店买书,运气不错,淘到了易学的相关,于是全部买了下来。信步到了附近的一个大型的商场,当走到电视机的卖场前,我惊呆了——几乎每个品牌上面都有着EVD的字样——或是添加了EVD的高清功能,或者在播放着EVD的影片。此时的心情无法用敬佩来简单形容。马上给张宝全发了短信,这样写到:突然看到EVD已经走进了电视、卖场和人们心里。波澜不惊。但悄然的背后是劳作的艰辛和决策的伟大。你,改变了中国……
还是因为午间小睡而差点延误了飞机。赶到机场,匆匆换了登机牌,依然没有忘了要靠窗的座位——我喜欢向外张望的感觉,不管望着的是人流还是天空。无论是咖啡馆还是其他,在询问位置的时候,总是:“有靠窗的座位吗?”。
赶到闸口,看来我已经是最后一个客人了。
飞机冲上了天。然后爬升到平流层。
我一直无心观看电视里的影像——想着我的记者见面会,想着久违的上海,还有上海住交会。匆忙的行程,让我无法跟去年一样坚持到住交会的尾声。可能去展场,都是蜻蜓点水。不免有些遗憾——因为错过了一些老友的相聚,错过了住交会今年的精彩。
记得去年的时候,背着相机和DV,身份是个记者,弱小的身躯虽然拥挤在人群里,但经历了会展的全部过程,让我有了想法——明年一定还来。
2005年,我如愿,来到了。
从前天和昨天网络的照片和文字,看到了会议的盛大,人头攒动。而且,看到了照片上有很多友人的面孔——相比前一段周围的陌生和无助,此时有了回家的感觉。
脑子里又想了一些毫无关联的片断情景——
片断一:
搬了家,不过过程不愉快——搬搬扛扛总是一个人。单薄的女人,为了一根漏水的水龙头,奔忙在物业和小杂货店之间。物业的小伙子西装革履,空手上来应对我的报修电话,没有带任何工具,只是皮鞋擦得很亮。告诉了我房间的总阀门在哪里,然后离开。走的时候,我的水龙头依然滴水,跟我的心依然失望一样。
最近的事业算是有了些改变,不过都是棘手的问题等着处理,跟预想的状况相差很多。所以几天不想和人应酬,静静地坐在蒲团上看书、喝茶。是上乘的滇红,一个女友刚刚送来,说冬天我可以暖胃。不过,喝到嘴里,没有感觉流于舌尖的淳厚。这种麻木源于思想的负载。
片断二:
已经是16号的凌晨一点多了,应该在今天,住交会开幕。
记得楼下还有一家餐馆开门,于是披了衣服,按电梯。
外面很冷,直发抖。
服务员们头顶多了圣诞帽,不过穿的都是中式纽袢制服。虽不协调,但也看出商家注重“Christmas day”的心思。餐馆里坐了很多人,似乎都是刚刚从旁边的酒吧里出来,个个脸上泛着酒精特有的红晕。
匆匆拿上外卖,结帐,然后上楼。进门听到了电视里传出EVD的字眼,于是停止了随意按动不灵光的电视遥控器。那是CCTV-2的一档栏目“财富故事”的重播,正在播出的片子叫“EVD突围”。
凝神看完,才知道EVD的由来始末。突然发现,最近染指相关于EVD和张宝全的信息很多:2005年经济人物评选、EVD院线的相关,等等,等等。由衷为友人能有这样的成绩感到高兴和祝福。
片断三:
本来约在住交会期间推出我的随笔小说,但总是觉得过于匆忙,于是推迟到明年。前些天,朋友电话给我,说给我的《随笔》做一个预热宣传——约了几个媒体朋友,找个咖啡馆随便聊聊,算是个记者见面会。本来想推辞,因为《一个地产写手的随笔》虽然杀青,但似乎还稚嫩和肤浅。但无法拒绝朋友们的热心和捧场。
想着《随笔》的书写过程,似乎有些艰辛。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基本的生存问题都难以保证。因为面子,没有开口向一些地产界的朋友们求助,因为总是希望朋友见保持友谊的纯真,不希望有利益的瓜葛。
前几天,几个地产界的老总朋友都发信息问我今年住交会上能不能看到我的新书,他们想专程过来给我捧场。我笑了——是欣慰和感激。因为有那么多人关注这本故事。看到今年住交会上有潘石屹的签名售书,还有其他几位地产专家的现场售书活动。不知道明年的住交会,《一个地产写手的随笔》是否能走进这个舞台。
思绪的飘游,似乎把旅行的时间消磨得很快。天,已经有些擦黑。
飞机着陆了,是虹桥机场。
相别一年,上海住交会,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