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楼市人物 |
题
今天天气有了些初秋的凉意,拎了黑色的手提袋,信步在街边走着,微微地,还有些出汗。
自打从国外回到北京,我就很少开车出门。一是自己的驾驶技术在拥堵的城市里显得过于拙笨,二是更喜欢在有心情的时候,看看公共交通里那来来往往的人和事情。
上了回家的空调大巴,找个座位坐下。卖票的小伙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年轻人似乎年龄不大,看撕票的利落,倒像是干了几年的售票工作。他很健谈,也很热心。一个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乘客问,每问一次,他都详细的解答。他如数家珍地吆喝着每个站牌的名字,各个车站怎么换乘不同的车辆。听得出他的嗓音已经嘶哑,但他没有停止他的工作。
我的视线从“小售票”的身上扭向了窗外:每天,人们都各自忙碌着、生活着,像一只只工蚁,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而这些或是迥然不同,或是息息相关的芸芸众生像里,每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都是一本书的内容。整个大社会是这样;一个行业,一个集体,一个圈子也是这样。
突然有了想写东西的冲动。
进了京城房产圈子已经快一年了。记得去年上海住交会的时候,我还是个搞策划的小女孩,虽不是头次工作,但初涉房产行业的怯懦和羞涩,直到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哑然失笑。现在,我已经成了一个事业部的运营总监,虽然道行不深,倒也经常见到一些名人,知会一些基层员工、项目经理、地产记者等等的不同面孔。
曾经看过一本类似于房地产人物TOP10的书,是一本关于地产精英们的人物传记,写得很好。
我也想写一些描写人物文章。
在房产这个充满着理性和阳刚之气的行业里,各种报道和书籍大都是充满了政策和分析。对那些成功人物的介绍,公众也只是知道他们的丰功伟业而已。
我倒是想以这个小女子的手,写出稍显阴柔和感性的文字。
不论是名人,还是百姓,他们无非都跟刚才的“小售票”一样,在自己的生活里尽力做着自己的事情——大腕儿们也会在大智慧之余有着自己平凡的思想,也会在频繁的应酬之后为孩子辅导些功课。
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非凡与平凡垒铸着中国地产这面墙体。
不知道那些我要写的人会不会让我走到他们心里,更不知道这样的构思下写出的书会不会有读书的人去关注。
如果我完成了这么一个写作的过程,在书写后记的时候,我会为自己的毅力而鼓掌,更会为书里记述的那些人物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