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然用之,茅塞顿开

(2009-07-29 14:55:07)
标签:

茅塞

山径

茅草

子之

孟子

杂谈

分类: 日常片段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奥巴马在致辞中引用了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令很多不熟悉孟子的中国人有些汗颜。

他用中国古老的方式表达着现代的意思: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为后代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以防止彼此互不信任。这条路双方都应注意随时维护,即便在双方发生分歧的时候,也不要让这条路被荒草埋没。

借此温习一下孟子吧。


《孟子  尽心下》选学

【原文】  孟子谓高子①曰:“山径之蹊②间,介然③用之而成路;为间④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释】   ①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②径:山路。溪:人行处。山径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间小路。③介然:本指意志专一而不旁骛,这里是经常不断的意思。④为间:即“有间”,短时,为时不久。

【译文】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读解】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话说天下大势,规划三国鼎立蓝图。刘备听完以后,离开坐位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这顿开茅塞作为一个成语,其语源正出于孟子这里,没有茅塞,谈何顿开呢? 诸葛亮开刘备之茅塞,孟子开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茅草塞住,又请谁来顿开呢?
  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罢。
  好在,这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心路也是一样。多走走,介然用之,茅塞虽然不一定会顿开,但总会有开启的时候吧。何况,介然用之而成路,不被茅塞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静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