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缘接触到安吉白茶。
前一阵,在嘉兴工作的老大给每家各捎了一两一小盒的安吉白茶,很矜贵的样子,一直没舍得喝。
后来,去金州采访农民画,一乡镇书记拿出一般人不给喝的架势,泡了两泡安吉白茶,说是市场上找不到,五千一斤也不卖。
昨天,亲戚家一小友从懂茶的同学那里弄到一些茶特地送给我尝,巧的很,也是安吉白茶。
刚接触,对白茶的妙处,还说不太好。只是茶在杯里的美丽样子,让我想到电影《绿茶》里的杯中风景,应该是白茶营造出来的。
先找一篇东西看看。
公元1107年,北宋末年,狼烟四起,生灵涂炭,宋徽宗赵佶躲在深宫画室,隐约可闻的金戈铁马之声丝毫不影响这位皇帝的雅兴,金人虽兵临城下,但他的《大观茶论》也快撰写完工了,战事先放一放,每日晨起,依旧吩咐免朝,端坐书案,纤细的兔毫笔舔上磨好的上好松墨,笔走飞龙,字如瘦金,文思如潮喷涌而出,“安吉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闸,其叶莹薄…运度相宜,则表里昭砌,如玉在璞,它无与伦也…
据考证,《大观茶论》书成之日,正是北宋皇朝湮灭之时,随之烟消云散的除了一代才子宋徽宗,更有在《大观茶论》中名列头纲的安吉白茶。自宋以后近千余年,虽几逢盛世,众人寻他千百度,安吉白茶依旧不知魂归何处,如同书法瑰宝《兰亭序》般,让人牵肠挂肚,魂牵梦萦。
公元1979年,安吉县林业局技术调查人员在海拔800多米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一蓬树龄逾百年的再生型古白叶茶树。神品现世,茶界震惊,眼光独到的安吉人即刻拨巨资予以栽培,经过数十年苦心经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当年的那一蓬古茶树,早已专人保护,依旧是养在深闺人难识,只是她的徒子徒孙,现已遍布竹海安吉,安吉白茶大名近几年在茶界已是如雷贯耳,价格更是名列高档茶之首。
安吉白茶,茶中奇葩,迷失了千年的味道,卓而不群。不似龙井般荡气回肠,霸气冲天,也不似碧螺春淡雅清新,回味无穷,更不似铁观音醇香溢口,经久不衰。许是千年不为人知的孤寂成就了万中无一的口味——娇嫩清纯,让人怜惜。仁者喝龙井,喜欢那一口无敌之香。智者喜普洱,悠长醇厚,底气十足。女人爱碧螺春,柔若无骨,温情萦绕。生意人离不开铁观音,自摆盘龙,推杯交盏间成就了千万大手笔。世间好茶无数,自古美酒佳人各有所爱。独爱白茶的人往往有一点点才情,一点点品味,了解一点历史,会一点诗词,有点超凡脱俗,特立独行,往往有怜香惜玉之心,嫉世愤俗之情,常怀包容心,虚怀若谷。
品安吉白茶要怀着一颗怜惜呵护的心情。绝世千年,迷离于荒山林海,励尽千年风雨,看淡风云变幻,岁月的霜刀将她雕琢的冰清玉洁,几近完美。掬一捧在手,她实在太轻了,如同鸿羽,她实在太嫩了,吹毛立断,投入水中,轻盈的茶叶在温水中舒展翻卷,似乎可以听到茶叶润研的声音,嫩叶在水中开放,相嘘相缠,仪态万千。
和其他茶类不同的是,越是上品白茶,茶汤越是清淡,看似无味,只是氤氲的茶香早已滋润感动你脆弱的神经。细啜一口,入口清醇淡雅,若有若无,如阪依入道的女子,清秀脱俗,一尘不染。滑落入喉,但觉两肋生风,通体舒坦。如果说美酒下肚让人血脉贲涨,热血沸腾,而此时的你如同洗净污血,解甲归田的将军——气定神闲,心如止水。
毕竟,她有大宋朝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