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董桥有些入迷,喜欢那种深厚的文人气息,浓浓的怀旧味道,讲究的谴词造句。
他在一篇文章里说,“我这一代人文化文字的根底已经大大不如上一辈人了,还不从他们笔下的特色去乞求一点营养,迟早要变狗屎。”
我这一代人应该更加恐慌了,还不快从经典中求营养,我们本来就营养不良的文字,迟早会变成啥?
新的一年,抓紧用功读书吧。
摘几句语文小品录之十《博览一夜书》里的话,
《菜根谭》里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恰好”与“本然”正是得体。
我常常觉得老一辈读书人比我这一辈用功,人情也甚练达,偶有遗老气,头巾气,毕竟耍得出家伙,不失风度。那跟我们的浮躁浅薄是不同的。
慢慢地我发现人生的浮沉由不得自己做主,走哪一条路子甚至会走多远根本不在自己的计算之中,我于是总是安于埋头做完眼前的工作,不敢相信明天是不是还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去做好一件事。台静农先生一句“人生实难”,我每一次看到想到都心疼:八十几年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老人家留下的四字总结竟带着那么无奈的憾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