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笋气
,菜根香
正是秋菜上市时节。你看,街上围在秋菜大车边的都是大爷大妈,很难见到年轻的身影
。一串串晾在绳子上的萝卜花,一定也出自年轻人的父母之手,好象买、晒、腌秋菜是老年人的专利,是为全家人过冬储备食物不可或缺的仪式,铺张而隆重。
老妈就一直有计划地忙碌着。今天买萝卜白菜,明天买土豆地瓜,后天买大葱香菜,安排得井井有条兴致勃勃。老妈说,多年养成的储菜习惯改不了,每样都买回一些,心里才踏实。
曾和家人到一家满族风味的饭店吃饺子,点过一款名为“菜根香”的小菜。是用香菜根和红心萝卜腌制的,样子很平常,却有一股无法描述的浓郁香气,久久萦绕在齿颊间。难怪当我想买一些带走的时候已经卖完了,老妈说,别急,等妈回家给你做。这次为了履行诺言,老妈竟一次买了二斤香菜。当天晚上,老妈把一大捆香菜拿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用水果刀把香菜根一根一根削干净,菜根的味道渐渐弥漫开来,不一会儿就满室清香。女儿后来用那只水果刀削苹果,说是半个苹果都沾了菜根的味道,“菜果合一”的滋味很特别。
尝过老妈亲手做的菜根香,很自然地想起那本有名的《菜根谭》。关于《菜根谭》之“菜根”含义,古德今儒有许多解释,如“夫菜根,弃物也,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乃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欤!”等等。简单理解,当眼前摆着同样一盘菜根,只有心安,性定的人,才尝得到菜根的香吧。
由菜根香,和街上的大白菜车,还想到“通身蔬笋气”的齐白石,想到他“画白菜换白菜”的故事。
一天,齐白石提着菜篮去买菜,看到一个乡下小伙子的白菜又大又鲜,就问:“你这白菜多少钱一颗?”
小伙子认出了齐白石,就笑着说:“您要吃菜,就得用画换。您画一颗白菜,我就把一车白菜给您。”
齐白石不由笑出了声:“小伙子,你可吃大亏了!”
“不亏,不亏,您画我就换。”“行!”
不一会儿,一幅淡雅清素的水墨白菜图便画成了。
齐白石放下画笔说:
“小伙子,这么多菜让我怎么拿呀?”
“您在这画上再添一只蚱蜢,我连车都给您!”
齐白石也不答话,拿起笔又在白菜上画了一只大蚱蜢。
小伙子望着画连声说好,边收画边说:“老先生稍候,我这就给您把菜送家去。”
齐白石连忙拦住他,只拿了一颗白菜放在篮子里:“小伙子,白菜还是一颗换一颗,剩下的你还是留着自己卖吧!”
小伙子急了:“这不行,咱们讲好了的,菜和车都是您的。”
“我怎能吃得了这么多的菜啊?”
两人正在争执,忽然,小伙子从车上抱起几颗白菜便向别人的菜篮子放,边放边喊:“帮忙,帮忙,齐老先生今天请大家吃新鲜的大白菜了!”不一会儿,一车白菜就没几棵了,小伙子笑着说:“现在该不多了吧?我给您送去吧!”
如今,那用一车白菜“换”来的一颗“白菜”,连同绘画大师和普通菜农之间温暖而质朴的缘分,不仅成了当年那个小伙子的传家之宝,也提醒着远离乡村的我们,别忘了对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生长在上面的蔬果心存敬意和珍惜。
齐白石爱吃白菜,善画白菜,留下不少“白菜画”。在《白菜红辣图》中,一颗肥硕的白菜旁边加两个小红辣椒,题款还为白菜“抱不平”:“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
齐老先生六十三岁题画白菜时写道:余有友人尝谓曰:“吾欲画菜,苦不得君所画之似,何也﹖”余曰:“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
我想,通身一丝“蔬笋气”也找不到的人,不会仅仅是画不好菜那么简单吧。
一直觉得秋菜和我无关的年轻人,去亲近一下从乡下来的秋菜车吧。搬上几个萝卜,几颗白菜,不单是储存了冬菜,也许,还会寻找到久违的蔬笋气和菜根香。其中,有一种对生命万物的珍惜之意,一种平常朴素之境,一种无染着的赤子之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