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电影美食有关

(2007-10-18 15:17:50)
标签:

美食/厨艺

分类: 食色生香
 

    “ 不知道吃什么每天。现在下午要看几眼电视,找胃口,看美国电影想吃牛排,看日本电视剧可以吃日餐,看中国戏什么都不想吃。看了小鸡快跑,煮了两个鸡蛋吃。”王朔在《致女儿书》中的这段关于“看电影找胃口”的幽默论调,让我不由得想起和电影美食相关的种种。
      刚和女儿一起看了《美味情缘》,那个几乎已患上强迫症的美女大厨让人叹为观止,美食几乎成了她的信仰,厨房就是她的世界。和心理医生交谈时不厌其烦的讲述制作松露鹌鹑的每个细节;每天早上四点半闹钟准时响起,她要亲自跑到早市去找最新鲜的龙虾和青鱼,某个当日有出色食材的老板会幸运地得到她的热吻;把专业水准用在给外甥女做家常饭上,小姑娘皱着眉头望着眼前五色缤纷的一盘,小心翼翼地说,“其实,你不用这么费劲。” 对客人第二次质疑她烤的牛排生度不够时,她会从后厨气冲冲地出来,用餐刀将一块生牛肉狠狠扎在客人的餐桌上……
      充斥美味的电影确实可以给人带来一些“馋意”,看完电影,就开始咽着口水琢磨:需长篇大论讲述菜谱的松露鹌鹑是什么味儿?意大利大厨亲手制作的提拉米苏,和在本地咖啡馆可以找到的有啥区别?需要蒙上眼睛细品的那种秘制酱汁到底有何神秘之处?而令女儿印象最深的,是小姑娘在后厨吃得有滋有味的那一大碗面。进影院前还在商量晚饭的去处,看完电影,没商量,就意大利面吧。
      拥有美食细节的电影,确实能给日常饮食带来一些灵感。
      记得,看过《榴莲飘飘》,第一次在以往掩鼻而过的超市榴莲区域驻足,竟买了一点点回家品尝,虽仍不习惯它的怪味,多少懂得为什么有人会对其持久迷恋 ;
      看过《绿茶》,就想,究竟是哪种绿茶,可以有如此美丽的颜色,如此轻盈的茶舞? 试过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都不像,可能是绿茶品种太多我没找到,要么就是摄影师做出的特技效果;
      看过《情迷巧克力》,竟一次买了好几盒,接下来一段有巧克力的日子,似乎比从前更甜蜜了一些;
      看过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对小魔女用祖母教的堆柴生火法烤制的“烤南瓜青鱼”心生向往,心想,像这种几乎失传的传统料理,如果换了现代的电烤炉,味道一定相差甚远;
      看过《饮食男女》,退休的大厨为单身母亲的女儿精心制作的便当,每次都引来一窝蜂的“粉丝”,那双做惯大餐的手,对一份小小的便当也毫不敷衍,真是令人敬佩。我给女儿带饭,有时也很下工夫,问女儿是否得到过同学的注意,女儿说,同桌偶尔也流露出“一头饥饿的狮子盯着一头小鹿一样”的眼神,“不过,当我一周内带过两次芸豆炖排骨,同学就叫我芸豆专业户了。”
      看过《大长今》,长今做菜的哲学是让人吃下去之后,“脸上能绽放微笑” 。被里面的美食和美食理念感染着,和朋友们找到一家同名的韩餐馆。那天共四个人,点了剧中出现的几种宫廷菜,印象最深的是还要了一款鲍鱼内胆粥。在剧中的厨艺比赛上,长今就是用它来对抗今英“五子粥”的, 鲍鱼内脏深深吸收了海水中的自然精华,跟珍贵的大米熬成的补汤融合,让长今力挽狂澜。可真是“贵粥”,一碗50元,请客的朋友很大方,一人一碗。没想到,端上来的粥碗之大,令我们本来应绽放微笑的脸布满不解甚至气愤,我们把负责人找来一顿申诉,服务生是应该提醒客人一碗顶四碗的。那天的粥被浪费了不少,至今还有些不舍,为此就再也没登过这家电视剧餐馆的门。
      
       王朔之所以说“看中国戏什么都不想吃”,我想绝不是因为中国饭不好吃,而是电影没有把中华美食巧妙而精致地贯穿在情节和镜头中,没有调动观众视觉和味觉的双重审美感受。我倒是总记得《红高粱》里喝了“上下通气不咳嗽”那种“咱的酒”,哪天找来喝一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