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栏文章 |
回爹妈家吃顿饭
现在有一个说法叫“新奢侈主义”,在奢侈前面加个“新”,意思当然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讲排场摆阔气什么的,而是最简单的:回家吃饭,和家人共度快乐时光。我想,这里所说的家人多半是老婆孩子,不是包括爹妈在内的,爹妈的巢已经空了很久了。如果回自己的小家吃饭都成了奢侈,那么回老爹老妈家吃饭就更难得了吧?
如此说来,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团团围坐共进晚餐的情景真是奢侈无比了。桌上摆着的只有粗茶淡饭,其乐融融的温暖气息却扑面而来。不由得想起一位朋友的感慨:我家兄妹三个都各自成家,原来的家只剩下老两口。大家不是不孝顺,但平时忙,只打打电话或送点营养品,逢年过节一定要回家的。回家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一起做饭和吃饭。有一次屈指一算,竟大吃一惊:去年一年,我只和父母吃了六顿饭!
我就接着朋友的话说吧:这六顿饭的时间一定是“五一”“十一”元旦春节一类大节,餐桌上的好东西可能是老妈从五一留到十一,从十一留到春节,非等你们回家才舍得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已经知道常回家看看的你,一进家门听到母亲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吃饭了吗?”可你却多半很匆忙,常常把拿来的东西放下,连水都不喝一口就走了……我好象看见有的读者也和我的朋友一样在连连点头。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人,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为什么呢?一则因为他们的寿又添了一岁而高兴,一则又害怕他们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越近,子女和父母相处行孝的机会也越少。一年只有六顿饭的时间和父母相处的朋友,你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是喜还是惧?
一位摄影师历经二十年为“俺爹俺娘”拍照,他做了一件天下子女没想到、或想到而没有做到的事;一位高校的老师留了“给父母洗脚”的家庭作业,也曾轰动一时。其实,爱父母用不着拘于什么形式,重要的是有恭敬和感恩的心情。就说吃饭这件事,从小一直到现在,爹妈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们留着,如今,我们在外应酬时吃到什么特殊风味,能不能想着点一份打包回去给爹妈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