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云南研培班学习记实(二)

标签:
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翁纪军叶柏风田子坊城隍庙 |
分类: 记事 |
7月26日翁纪军教授的《漆
和翁纪军教授合影留念




7月29日下午同学们来上海“城隍庙”商业城考察旅游商品市场,感受上海的旅游文化产业。
7月31日早上是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周南老师的《超越时间
下午我们继续开展学员作品交流活动,学院邀请了4位上海各大艺术院校的教授和文化企业家们,对同学们带来的作品进行了观看交流和点评指导。
8月1日是朱正宇老师和吴怡老师的《数码艺术和PS》教程,很多同学以前没有使用过电脑,学起来是比较困难和难以理解,大家一步步慢慢来,老师们也很有耐心,都分别给予了指导,希望在学习之后,大家可以独立的处理一些简单的图片和制作一些基础的海报!

今日外出学习,学院老师带学员们来参观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世界文明珍品2010”馆,展厅通过展示2010上海世博会获赠珍品,集中展示了五个片区246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展馆、企业馆及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根据自身文化背景与城市主题的理解所展现出的精彩与魅力。






到今天为止,我们的课程已经全部结束了,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了原先都只知道埋头传承,继承传统,不知道其他项目的情况,囿于传统,跳不出袭习的框架,我们前阶段的学习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了非遗保护的法规,见识了数码艺术的创意,增强了文化自信。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仅上课认真,动手努力,而且抓紧时间与老师交流,与学员交流,传播自己的项目,汲取其他项目的精华,学习新技术。后半程的培训将以工艺美术技艺的综合性了解为主,学员间的交流,与大师面对面的沟通融汇贯通,结业创作与个人传承项目相结合。
本次培训班同学们以自我方法加强自我管理,建立了9人班委会,有正副班长,分成金,木,土,石,布五个小组,金为贵金属等项目,木为木雕、根雕等项,土为陶为主项,布为苗绣、服饰、扎染等项,石为石雕、砚台雕与制作等项

杨勃副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党政领导祝贺学员们顺利结业。他说,尽管天气酷热,学员们学习热情依然不减,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取得丰硕成果。他表示,为了办好此次培训班,根据上海市文广影视管理局非遗处要求,学院不断调整培训计划,邀请行业著名专家和大师授课,丰富培训课程,强化学员艺术理论修养。希望今后培训班学员们继续对学院非遗保护工作给予支持,为国家非遗保护和非遗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随后,培训班管理主管李蓓民分别宣读了优秀学员和积极分子名单、捐赠作品学员名单,与会嘉宾向学员们相应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结业证书。
学员代表陆平在发言中说,非常感谢上海工艺美院为这次非遗培训提供的学习交流机会。通过培训,学员们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精神得到升华,思想得到净化,受益匪浅。在培训中各位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互帮互助,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和工艺沟通渠道。她表示,今后将会学以致用,为云南非遗传承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整个培训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础理论,包括史论与设计基础;二是基础应用;三是综合性了解各类工艺作品及交流;四是结业设计与制作,共250课时。培训围绕“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不仅开设了传统的基础课程如工艺美术史,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纹饰设计,而且也有数码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运用,不仅有课堂理论的系统学习,而且也有动手操作、实践运用如各种基础训练、创意设计作品,以及参观活动。目前两个阶段的培训已经结束,学员们冒着酷暑,认真学,用心画,动手做,得到了不少收获。
今天举行“中国非遗传承人群云南研培班结业典礼”,在此祝贺同学们:“学有所成,满载而归”!
聚餐活动
7月15日大理、丽江、楚雄和昆明的同学相聚上海“海底捞”火锅!
7月28日312宿舍同学的聚餐
8月4日大理、丽江、中甸和临沧的同学相聚品尝“冷锅鱼”火锅!

游玩活动
苏州“拙政园”
312宿舍同学:临沧杨丕追、普洱薛储寅
“同学缘”来自于大家对艺术的追求、“同学情”源自于一个月的同窗共眠,愿同学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徜徉遨游、在生活的道路上精彩纷呈!

中午,丽江杨丽芬同学,下午,洱源杨同昆和景东陈敏同学也分别来到了弥渡。

晚上,洱源杨同昆、景东陈敏、弥渡宋菊艳、文山常禹香、丽江杨丽芬、兰坪杨张瑜、弥渡李敏同学共度开心时光。


同学共赏杨追土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