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拽着牛尾巴擦地》

(2025-08-04 10:22:39)
标签:

历史

情感

分类: 赵贵辰散文

拽着牛尾巴擦地  

——《小村记》之二十一

 

赵贵辰

 

人类利用牲畜、禽鸟为自己服务的历史由来已久,比如利用战马打仗,利用警犬破案,利用苍鹰捉兔,利用牛马驴骡从事农业生产。

至今这些牲畜,人类仍然发挥它们的作用。用牲畜耕地耘地,拉车运物资,在一些山区,乃至在个别大平原地带,仍然是活跃着的一道大自然风景。比如现在的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就仍然用牛马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我在农村干活儿的时候,拜一位大爷为师,不但学会了赶老黄牛拉车,还学会了一项类似划船的难度很大的劳动,那就是拽着牛尾巴擦地。

先说什么是擦地。

春耕生产,或者收秋种麦时,要把田地翻耕一遍,为的是疏松土壤,把撒在地块上的农家肥与泥土搅拌均匀。

翻耕土地,过去也是用老黄牛拉犁的。老黄牛有力气,小毛驴拉犁翻耕土地就不行。

当然现在的翻耕土地,换上了拖拉机。但有的小型的地块,拖拉机施展不开,尤其是一些山区的窄小地块,翻耕土地仍然是老黄牛的拿手活儿。

在翻耕过的土地上,是一片波浪似的土块,要把这些土块擦碎、擦烂,变成适合下种子的土壤,那就需要一种农具:擦子,或者叫木擦,有的村庄叫“盖”。

用这种擦子把土块打碎、擦烂,土地就像一块平坦坦的大饼了。土壤都是壤土,类似蒸饼子的糁子,又细发,又匀实。

这种擦子是什么形状的呢?

这种擦子长、宽,就像一个门扇,它是用荆条编制成的,四周用木板框紧。在擦地的时候,人可以站在上面,也可以不站在上面。站在上面,是为了使擦子更沉实,更容易把土块擦碎。

而有经验的农民,总是双腿站在擦子上,一手拽一条控制牲口的缰绳,在田地上被老牛拉着行走,类似在船板上冲浪。

而又有经验,又有胆量的农民,不是用双手紧拽缰绳,而是用双手紧拽老牛的尾巴,不至于使缰绳导致的行走自由、不浪漫、不潇洒、不好看。

也就是说呀,这种拽着牛尾巴擦地,是有观赏性的,是一种土地上的芭蕾,既完成了轻松自如的劳作,又奉献给大地一场农民的舞蹈,特别带劲,特别富有韵味!

这时候,人站在木擦上,木擦被牛拉动着行走,在空旷的原野,木擦就像大海上的一叶扁舟。

人用双手,或者用一只手,拽着牛尾巴,就像拽着一朵浪花。就像拽着一朵云彩,就像拽着一朵夕阳。

就像拽着一朵风景!

人,不时在木擦上蹦哒几下,是为了把淤积在擦子上的杂草、土块驱散开来。

人蹦哒的时候,就像一条鱼尥溅,就像一只海鸥啄水,就像田地被谁挠痒痒了以后,那么一哆嗦。

顺着这块田地,来回这么擦过几遍后,田地平整得像一张苇席,像一张大纸。过不了多久,这张苇席上就出现一抹绿色;这张大纸上就写出一行行麦苗。

这是即将过冬的小麦爬雪山、过草地。也会遇到冬灌,四渡赤水。它们是一支长征的队伍,打破了严寒的围追堵截,最终与春暖花开胜利会师。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在某一个关口,木擦子为它们的安全摆渡。

拽着牛尾巴擦地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开始我也摔过很多跟头。牛不认可我,擦子不配合我,是理所当然的。我一遍遍练习,老大爷一遍遍教我。我与牛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我与木擦子也达成了我爱你你爱我的和解。

歇畔时,我坐在田埂上为老牛唱民歌,我把老牛的尾巴当做我爱人的大辫子,捋顺在我的手上,那是爱的抚摸,那是情感敏感处的接触。

我把木擦子上的泥块剔除干净,我把擦齿间的杂草清理彻底,一根不留。我把木擦子当做田地的梳子,爱田地,首先要爱田地的情物。我会拽着牛尾巴擦地了,老大爷说我是一个合格的庄稼人了。

用牛拉的擦地,逐渐被机械所替代,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但我不会忘记老黄牛的功劳,不会忘记那一张张用荆条编制的木擦子,它们是前进路上的重要一环。没有它们,也就不会有今天。犹如一根甘蔗,它们是甘蔗上的一个骨节,整根甘蔗没有它们,就不是一根完整的甘蔗。

拽着牛尾巴擦地的风景,永远写在故乡的大地上,永远写在一个故乡人青春的身上。

这是不会消失的风景!这是雕刻出一个个饱经风霜的劳动人民风景。

 

2025-3-16-上午大风中,边散步边写

《魏征文学》2025年第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家乡的大山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