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篮大赛最终能呈现出这样的水平和竞争,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但仍然有很多球迷不买账。其实,不是选手们扣的不好,难度不高,原因只有一个,也很现实——腕儿不够。小牌太多,大牌太少,生脸太多,熟脸太少。就像春晚,节目再好,老百姓还是想看王菲唱歌、杨丽萍跳舞、赵本山演小品,哪怕唱走音了,哪怕演得不好笑,少了就觉得不得劲。NBA全明星周末,就是NBA一年一度的春晚。有道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旧,球迷还是认那些最熟悉的面孔。
NBA全明星周末,三天过去了两天,观者不少,喝彩者不多。尤其是用完扣篮大赛这道每年备受期待的大餐,球迷们鼓掌的少,失望的多。
其实,平心而论,这届扣篮大赛,已经比我想象的强得多了。回想一下你刚刚听说扣篮大赛名单时的第一感受,大多数球迷肯定是“这些人都是谁呀”。除了和姚明并肩战斗过的火箭白人前锋巴丁格,其他三人在中国的知名度都极低。后来好不容易能和林书豪扯上关系的舒伯特还退赛,没能让林书豪把他著名的沙发推到现场,比赛的人气更减一分。替换舒伯特的杰里米·埃文斯,有和林书豪一样的英文名字,但却是一名来自小城市(盐湖城)、小市场(爵士队)的无名小卒(本赛季仅出场16次,场均5分钟)。
因此,人们其实是带着极低的心理预期,去关注扣篮大赛的。在这样的低预期下,扣篮大赛最终能呈现出这样的精彩程度,已经相当不易。不少扣篮不但有创意,而且难度极大。埃文斯最终能获得29%的选票而夺魁,可谓名至实归。他的第二扣,飞跃坐在篮下的队友海沃德,接过双球分别扣中,难度极大,堪与去年的麦基相比;他的第三扣,穿上马龙的战袍,飞跃口吃的邮差,用左手扶着后脑的马龙标志性动作把球扣中,创意也相当精彩。步行者前锋保罗·乔治的三扣也各有千秋,飞跃双人扣篮、在黑暗中的360度大风车、把伯德大头贴贴上篮板后的反身扣篮,都给人新意。在参赛四名选手中,德里克·威廉姆斯的力量最强,他接卢比奥打在篮板边缘传球后的转身360度暴扣、飞跃摩托车的360度大风车,都展现了高度和力度,只可惜最后一球尝试打板接胯下失败,退出了冠军竞争。巴丁格没有像传说中那样“飞跃姚明”,但他展现了“白人也能飞”,模仿塞巴罗斯的蒙眼扣篮给人留下了很深印象。
可以这么说,扣篮大赛最终能呈现出这样的水平和竞争,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但仍然有很多球迷不买账。其实,不是选手们扣的不好,难度不高,原因只有一个,也很现实——腕儿不够。小牌太多,大牌太少,生脸太多,熟脸太少。就像春晚,节目再好,老百姓还是想看王菲唱歌、杨丽萍跳舞、赵本山演小品,哪怕唱走音了,哪怕演得不好笑,少了就觉得不得劲。NBA全明星周末,就是NBA一年一度的春晚。有道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旧,球迷还是认那些最熟悉的面孔。换几个大牌,不见得比今天扣得更好,但球迷就是认账。超级明星的人缘,就是他们身上核心价值的体现。
所以今年的全明星周末,感觉不如往年——尤其是去年的气势之盛,喝彩之众,关键就是扣篮大赛的腕儿不够。第一天是新秀挑战赛,本来新人生面孔居多,格里芬和林书豪虽然入选,没怎么打球;第二天是各项活动,其实前面不缺明星,技巧赛均是当今NBA顶尖后卫,三分赛也水准不低,但终归扣篮才是这一晚的主菜。就算头盘和开胃菜不错,主菜不够大,球迷们还是吃不饱。打到现在,你就能看出来什么是“星中之星”——都是明星,但明星中还有明星。绝大多数球迷看全明星,就是为了那几张他们最熟悉的面孔——科比、勒布朗、韦德、纳什、保罗、格里芬,有了这几张面孔,等他们站在球场上,而不是在场边光顾着吃,才是真正的全明星。杰里米·埃文斯拿了扣篮冠军,往新闻发布厅里一坐,老老实实,青涩的要命,你还是不觉得他像个冠军,还是没有几个记者来向他发问。
所以NBA全明星周末,包括最后的全明星正赛,其实看得不光是球技和实力,更是气质,往大了说就是气场。能在全明星赛舞台上敢于表现自己、也真能得到机会去表现的,都是成名的大腕,都得有足够的气场。当初姚明数次入选全明星,罕见精彩的表现,既是个性上不擅表演,也是气场不够。2004年全明星在洛杉矶,黄蜂中锋马格洛约尔不管不顾,上半场就拿了13分,貌似半场MVP,下半场就剩坐着了——你想发挥,观众和教练都不同意。只有星中之星,观众们最爱的“旧人”,才能在这个舞台上接受欢呼和膜拜。
看完两天活动,这也是对第三天压轴大戏最大的期待。说句北京话,老几位,最老最熟的那几位,歇够了,该你们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