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在江西安福,安福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安福之名,取“安宁福祥”之意。这是我家后面一块小湿地。很少人去,小时候我经常去那里。

安福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南宽北狭,东短西长。

安福还有比较出名武功山,武功山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武功山奇峰罗列。瑰崎
壮丽;怪石林立,形态诡异处处深壑幽谷,美妙绝伦;峰峰悬崖峭壁,涌泉飞瀑。站立远眺,村庄、田野尽收眼底,大有“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

这个小湿地在我家后面,很美,有山有水,有一块大的沼泽湖。

安福是个文化名城,城内有始建于三国的东山文塔和始建于宋代的孔庙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闻名道教场所洞渊阁,以及洲湖镇塘边村、甘洛乡三舍村、金田乡柘溪村等古代民俗文化村落数十处。

安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武功山脉屹立于县境西北部,雄伟峻峭,主峰金顶(又称白鹤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省境内(不与邻省交界)最高峰。陈山山脉自湘赣边界的永新、莲花进入安福西南,向东偏北延伸,止于县境中部,走向与武功山大致平行。县境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形。东南地势低平。竹江乡洋口村附近泸水可面,海拔57.5米,为全县最低点。县内大小河流纵横,主要的有泸水、陈山河和同江。


安福境内秦以前先民生活遗存,现尚未发现。上著先民的后裔分布迁徙情况无考。由于安福高山环立,山谷幽深,远离中原战场,因而代有名门巨族从中迁入。

















安福县物产丰饶,矿产丰富。是全国闻名的"火腿之乡"、"古樟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南方商品材基地县、江西重点林业县、江西商品牛基地县。境内蕴藏着煤、铁、钨、石英、铝、瓷土、石灰石等30余种矿产资源。生态优美、景色宜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7%。雄踞县境西北的武功山以其秀丽斑斓的高山草甸、突兀峻峭的奇岩怪石、奇幻奥秘的静山幽谷、清澈甘冽的流泉飞瀑、天成画卷的湖光山色、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和悠远深邃的宗教文化,被誉为"人间天堂",是赣中新兴的旅游胜地,极具旅游和开发价值。主峰金顶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最高峰。开发建设中的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有金顶、三天门、温泉、武功湖、明月山和九龙瀑等六大景区及一个生态保护区组成,是旅游休闲的最佳境地。近年来,安福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矿产、林化、食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以优质粮油、草食禽畜、花卉苗木、烟叶药材、无公害蔬菜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以宗教文化游、生态绿色游、名胜休闲游为主导的旅游产业。
特产资源
1、安福烟熏腊肉鲜肉切分后腌制10日左右起卤,继而凉晒半月,再吊在厨房内受灶烟熏陶,月余后即成“烟熏
腊肉”。安福
烟熏腊肉切开后精肉色泽红润,肥肉晶莹剔透,肥而不腻,不生虫,便于长时间保存。
2、枫田灯笼辣椒枫田灯笼
辣椒主产于
安福县枫田乡梅林一带,距今已有二余年的栽培历史,为我省辣椒的优良品种之一。它个大,六、七个就有0.5公斤,色泽绯,籽少厚,灯笼,辣中带甜,食味鲜美,营养丰富,可与
乐平灯笼辣椒相犊媲美.据省菜测定,
枫田灯笼辣椒除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D和钙、磷、铁、胡卜素、坏血酸等营养成份,适宜生炒,有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现年产量达150万亩公斤,产品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
3、安福冬笋冬笋是立秋前后由
楠竹(
毛竹)的地下茎(竹鞭)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末出土,笋质幼嫩,是一道人们十分喜欢吃的菜肴。采挖冬笋影响
竹子繁殖,但合理采挖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4、安福火腿产地:中国
江西安福。其形如柳叶,脚蹄短小,腿身饱满,皮薄肉嫩,精多肥少,色红味香,经久不变质。
只要保管得当,存放二、三年仍色味如初,精肉鲜红似火,肥肉洁白晶莹,是烹制
佳肴的上乘原料。而且含有的蛋白质、脂肪、钙、铁及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既 是补益身体的营养食品,也是赠送亲友的上等礼物。
5、安福米猪安福米猪为本区
安福县地方优良品种,因其肉质鲜嫩,皮薄,脂肪含量适中等特点而成为制作"
安福火腿"指定原料。"安福火腿"曾于1915年参加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好评。
安福米猪原产于安福县的枫田,瓜畲乡等地。该猪外貌体型短小,四肢细矮,小巧玲珑。其头部,尾部为黑色,躯干为白色;头小嘴短,身少皱纹,耳小向外竖立,背略下凹,臀部丰满,体躯前后高低匀称;具有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产仔率和屠宰率高等特点。是本区的一个稀有猪种。
6、陈山红心杉江西省
安福县陈山林场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产业兴林的战略,以做强做优陈山红心杉品牌为主线,以建设陈山红心杉良种繁育、优质苗木、优质大径材和产品深加工四大基地为目标,力争把陈山林场建成全省最大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樟树资源
“有村就有樟,无樟不成村”,这就是樟乡江西安福的真实写照。安福县也被人誉为“万樟之县”。
据县林业部门普查,全县共有散生成材樟树11万多株,其中400年以上的有8700多株,千年以上的有200多株。至今还活着的3株汉樟,称得上是樟树家族中的“老前辈”。据
南朝顾野王《舆地记》记载:三国末年,东吴皇帝
孙皓派大臣至安福监砍巨樟,用于建造宫殿,可见安福之樟在1000多年前就很有名气。
安福人说:修路架桥植樟树,是人生的三大善举。安福人爱樟,植樟,护樟,成了一种传统美德、自觉行动。新中国成立不久,安福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制订了保护樟树的政策法规,印成布告,在全县城乡广为张贴。明文规定,无论单位或个人,凡砍伐一株樟树,必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时间过去半个多世纪,延续至今,仍然执行不变。近几年来,又对樟树进行了全面普查,每株樟树都挂上牌子,编上号码,建立档案,使安福樟树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一个村拥有数十株至上百株樟树者比比皆是,像东谷、赤岭、塘下、官陂、花门楼等村,简直就像一个个古樟博物馆,在
泸水河两岸形成了一个百里古樟长廊。
安福不仅樟树数量之多,而且之古、之奇、之怪、之趣也使人叹为观止。3株汉樟中最大的一棵在严田镇邵家村。树高28米,胸围21.5米,要18人才能合抱,比一间普通卧室还大。这株古樟在主干两米多高处,均衡地分生出8个大枝,除被雷击毁两枝外,剩下的6枝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樟树本是主干高大,枝桠发达,顶天立地的大乔木,而在该县竹江乡柘湖村却有4棵卧地而生、匍匐前伸的古樟,树龄约300年左右,胸围均在3米以上,长的21米,短的18米,全部蔸根朝北,尾稍朝南,扑在地上,像红薯蔓一样着地生根,根包上长出一些枝叶来。不少树根裸露于地面,弯曲迂回,沉浮隐现,如角如须,张牙舞爪,当地人称之为“滚龙樟”。
安福人以樟为荣,以樟为贵,不少地名、人名就冠以樟字。该县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带樟的乡、村有100余处,而以樟字为名的人那就更多了。然而,人以樟为名,而樟也有拟人化的树名。不少古樟、奇樟、怪樟,根据其特点、长相、典故,人们给它取了不少形象而又动听的名字,如将军樟、
相公樟、夫妻樟、母子樟、美女樟、连理樟、狮面樟、返魂樟、十字樟、空心樟等不一而足,很有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