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氏感官教具介绍——3、棕色梯

(2014-04-27 02:12:15)
标签:

育儿

分类: 妖之蒙氏

关于蒙特梭利教具的介绍,之前的讲座里讲过带插座圆柱座和粉红塔

 

棕色梯和粉红塔有些类似
大家还记得带插座圆柱体带给孩子的是什么概念吗?

带插座圆柱体  带给孩子们的概念目标是高矮粗细

粉红塔带给孩子们的概念是大和小

而棕色梯 带给孩子们的概念就是粗和细

棕色梯了,同样是10个一组

 

大家还记得蒙氏教具中所隐藏的数学规律吗?

棕色梯同样也是由1CM到10CM的递增变化

 

大家会觉得:大、小、粗、细、高,矮这些概念在生活中不是随处可见吗?

那么我想反问一下:大、小、粗、细、高,矮
这几组概念内涵是一样的吗?

比如说,大家刚刚看到的棕色梯,我们是否可以用大和小的概念来比较呢?

 

(武汉1206路毅妈:我觉得高矮和粗细更适合
大小来说,立起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了

平放的时候就是高矮了
立起来的时候就是看粗细了)


高矮的概念会在带插座圆柱体和彩色圆柱体里带入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家长说:我们买了蒙氏教具,就让孩子自己玩。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孩子在自己玩的时候,通过什么来明确大小粗细的概念?

(武汉1010扬扬妈:自己玩还是有些盲目性
武汉1010扬扬妈: 考自己的手感,以及眼睛看到的
武汉1206路毅妈:很难,手握的力度?)

 
有没有可能,孩子在自己玩粉红塔的时候,可以自己辨别出大和小的概念,而在玩棕色梯的时候也一样来用大和小来分辨?

(武汉1008虎奕妈:有
武汉1010扬扬妈:有这个可能 )
 


蒙特梭利在描述她对于蒙氏老师的要求时,有说到:老师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观察孩子的自我探索和学习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当观察到孩子处于可以接受概念的状态时,把正确的概念引导给孩子。

 

所以,家长自己给孩子买教具玩,很有可能就像刚刚文文妈妈说的,没买棕色梯啊,因为觉得好像和粉红塔差不多。在没有概念引导的情况下,粉红塔和棕色梯确实是很相似的

就算是没有教具,在平时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对于一个物体的描述,会不会也存在概念上的模糊呢?

 

(咸宁1101齐齐妈:会,我经常不知道该怎么描述)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必要把大、小、高、矮、粗、细、长、短分的那么清楚吗?

 

(咸宁1101齐齐妈 :有)

 

为什么有?

(武汉1206路毅妈 :有的,因为描述物体就是从这几个基本出发
武汉1010文文妈:这些概念看起来很简单啊
咸宁1101齐齐妈 :我觉得这个对他们的空间思维很有作用
武汉1206路毅妈 :这个确定了,物体的样子基本就确定了。
武汉1010文文妈 :给个吃的孩子自己会挑她看哪个大哪个粗哪个高去选啊
武汉1010扬扬妈 :这几个概念,首先要有长宽高的立体概念)

大家在以前学习几何的时候,对于长、宽、高的概念是很清晰就明确了,还是很迷糊了一段时间的呢?

(武汉1010文文妈:迷糊

武汉1010扬扬妈 :说到几何,原来有个同学的立体感特别差,怎么都没有办法想象出来。)

应该反过来说,当孩子可以明确单一的高矮、大小、粗细、长短的概念之后,就可以为明确长宽高的概念打下基础了

而偏偏高矮、大小、粗细、长短这些概念又是我们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所以,在蒙氏感官的工作中,首先带给孩子们的就是这几组概念

通过提供单一变量的教具,带给孩子正确的描述,让孩子明晰最基本的物体构成概念

 

所以,蒙氏对老师的要求是一定要带给孩子正确的概念,当老师自己对概念不明确时,不要随意的给孩子以引导

同样,这个原则也是适合家长们在家里陪伴孩子
当孩子有疑问的时候,尽量的给出简单而明确的描述

 

我们一直以为,一些很简单的事物,孩子肯定会自己知道的
但是在之前的讲座中我们有提到过:有天生理性思维强的孩子,也一样有理性思维不强的孩子。

有的孩子外向,会直接问出自己想知道的
但有的孩子却不一定能够主动去分析自己看到的事物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这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咸宁1101齐齐妈 :钰妈,举个例子吧)

 
说一个关于车的例子吧

大家有没有发现过这样的情况,同样年龄的男孩,比如说三岁半 
在马路上,一个三岁半的男孩子指着路上一辆车说:大汽车
另一个三岁半的男孩子看一眼,会说:公共汽车
然后,前面那个三岁半的男孩子又指着路上一辆车说:小汽车
后面那个男孩子又看了一眼,说:小轿车

这两个孩子有什么不同?
(洛阳0901鱼妈:对事物名称的掌握不同
武汉1102森妈 :第一个关注点在大小上,另一个在类别上更清楚
洛阳0901鱼妈 :我觉得这个和家长有关吧,如果经常说公交车,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地知道
武汉1010扬扬妈 :名称的清晰度和区别程度不一样。另外也要看他的词汇量
武汉1102森妈 :嗯,我也觉得,要看家长平时的描述)

这个对名称的掌握不同,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吗?
当然,我相信前面那个三岁半的孩子到了五六岁也一样会知道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之分的

(武汉1010扬扬妈:标准的用词 

武汉1010文文妈 :但蒙氏的很多资料对我们自己也有难度,比如交通工具有很多种,蝴蝶也被分很多种没见过实物有时候没法给孩子讲)

 
不要随意给孩子引导的后续工作是什么?

 

(武汉1010文文妈:自己去查去了解后再来引导,对不?这简直是在学习啊)

对啊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重新学习的过程嘛
跟着小钰一些长大,我重新认识了很多东西哦,特别是植物类的

我们继续来说那两个三岁半男孩子的不同

那个一开始就接受到了正确概念的孩子,他会不会发现同样都是车,为什么每个车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名字?
他会不会很好奇这个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那个车为什么叫那个名字?
他会不会继续去探索 看似相同物体的不同之处或是相同之处?

而那个一开始只是接受到模糊概念的孩子,因为大小的概念太容易区别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会不会有另外那个孩子那么强烈?

 

大家看过KIMI小弟弟在快乐大本营上节目吗?
KIMI多大来着?做节目的时候过的4岁

在快乐大本营里 玩猜词游戏  
其他的物体他都不太会猜,但是当被问到“那个在汽车里会发出响声的部位叫什么?”时,他马上就得到了这一分。
林志颖说KIMI知道汽车所有部件的名称
四岁的小孩子哦
他是怎么知道的?

(洛阳0901鱼妈:对,这个跟林志颖赛车手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上海100417小棕妈 :林志颖告诉他的吧
浙江0802开心妈 :接触多就知道了
洛阳0901鱼妈 :还是家长的引导
大连080521西西妈:从小耳濡目染)

 

因为KIMI有机会接触,更重要的是他有机会被告知这些汽车部件的正确的名称
孩子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他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是同样也在成长中呢?
常常会有家长问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我每次的回答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是在生活中养成的。

(洛阳0901鱼妈 :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上海100417小棕妈 :是的 没有兴趣  其它的免谈)

 

兴趣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洛阳0901鱼妈 :引导,不断的探索,新事物不停的出现) 


这就是为什么蒙特梭利非常强调感官训练的原因之一

有了丰富的感官上的刺激,再辅以正确的概念引导,为孩子建立慢慢建立观察、分析的思维体系
有了完善的观察分析思维体系的建立,还用担心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吗?

 

(洛阳0901鱼妈 :打断一下,棕色体的道具操作,也有纸上作业拼贴。纸上作业的目的是什么?由立体到平面?)
 
亲啊,在幼儿阶段增加书面作业是强大的中国式教育对蒙氏教育的附加

(洛阳0901鱼妈 :鱼的工作有这项内容,就是棕色体减下来贴到纸上,从高到底,应该也是为了迎合中国的教育制度)

 

好了,关于棕色梯这个工作而引发的关于怎么陪伴孩子玩的更有意义的话题,今天就分享到这了

 

给大家上一些关于棕色梯的操作图片

所有图片来自百度 (图片略)

 

这张图中的女孩正在通过触摸感知粗和细的概念
通过一次次的动手操作,再加上正确的概念引导,渐渐的概念就能内化到孩子自己的概念体系中
内化,是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而6岁之前的孩子,处于具体思维期,一定是要有实物让孩子们去反复的触摸感觉,孩子们才有可以产生内化过程的

(厦门1202悦儿妈:所以钰儿妈,我很想问,这些材料买回去让孩子自己倒腾,为啥不行呢?我们在家里,可以用怎样的材料来陪孩子玩?)

亲爱的悦儿妈

第一、蒙氏教具如果不按蒙氏操作法来进行,就跟普通的玩具分别不是很大
第二、蒙氏教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买了其一,其二是买还是不买?
第三、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教具只是载体,重要是教具背后的东西,就好像今天我们通过棕色梯而展开的关于怎样带给孩子概念的问题一样

 

当我们清楚为什么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需要给予孩子正确概念的引导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利用身边的生活材料或孩子现有的玩具来陪孩子玩呢?
说到这样,我想再多说一点:孩子的玩具不是越多越好的
而是怎样陪着孩子把一种玩具或生活材料玩出不同的花样来,这才是最好的

我是非常赞同大家在生活中去引导的,所以一直以来我的蒙氏工作介绍都是通过教具在讲原则啊

 

今天给大家布置作业啊,用什么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粗细的概念? 大家自己回家去探索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1EN00SIGG.gif

 

 

————————————————————————————————————————————————

因鱼妈说到鱼在幼儿园做的纸面蒙氏作业的问题

 

特附上前几天在某网上回应家长询问蒙氏数学和逻辑狗、阶段数字之间的区别的一段内容:

 

真正的蒙特梭利数学教育,是为孩子提供完整的数学操作教具,孩子可以实际的摸到、看到、数到、观察到教具之中包含的数理概念,从最初的数量关系对应一直到后期的乘除运算全都是孩子通过实物去亲手并反复的操作,通过感官上的感触去吸引处于具体思维阶段的学前孩子对于探索的好奇心,最后内化成为孩子自己的数理知识体系,为孩子进入抽象思维运算打好坚实的基础。

可惜的是,强大的中国式教育并不放过蒙氏数学,把实实在在丰富有趣的教具又变成了印刷在纸面上的作业题,让孩子一本正经的坐在椅子上做题,要知道,即使书本上的教具图案或数字符号印刷的再可爱漂亮,那也是抽象符号。

为什么国家规定六岁之后的孩子才能进入小学学习?为什么国家规定幼儿园学习不允许小学化?就是因为在7岁之前的孩子都处于具体思维期,具体思维能让孩子理解3个苹果和4个苹果放在一起就一共有7个苹果,却没办法让孩子理解为什么3+4=7(能够理解纯粹由符号组成的题目的能力就是抽象思维,当然,要排除孩子在题海中练出的机械记忆计算能力)。

真正的蒙氏数学,强大之处正是能很好的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台阶式的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期;而被纸面化的蒙氏数学却还是给孩子树了一个高台,有的孩子天生理性思维较强,或者靠着自己的力量就爬过了这个台子,但有些天性理性思维较弱的孩子估计就会因为这个台子而失去对于数理探索的兴趣。

与其做这种被中国化教育变化的蒙氏数学,还不如就让孩子做逻辑狗呢。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有蒙氏数学,但幼儿园里的蒙氏数学大多都是每次由老师演示一个教具操作,小朋友排排坐着看,看完了一人一本蒙氏数字作业本自己做题……如果是这种蒙氏数学课,孩子数学学不好是很正常的~~

真正的蒙氏数学,是在同一个时间里每个孩子操作的教具都有可能不一样,老师会观察每个小朋友的学习敏感点和个性,为每个孩子引导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这种教学法对环境和老师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一般幼儿园里确定很难去进行。
所在,在这样情况下,还不如就用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来教孩子们,孩子们还更能理解一些。

阶梯数学的内容,和现在一些机构里的Xx数学游戏课的内容是差不多的,从1开始去认识,太过于繁琐。

如果是选择阶梯数学,我倒是建议家长自己看看阶梯数学里的内容,然后把那些内容用生活材料展现给孩子看,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这样比让孩子天天坐下来去做两页纸或一本书更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自己能够看到触摸到的真实的物体要比书面内容印象更深刻,更能激发孩子的思维。

 

 

(钰儿妈  父母成长学前群2738553    群讲座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