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两则赏析

(2018-06-28 16:30:55)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

野兔
                                                           苇岸

一双谛听的比脑袋还长的耳朵,两条风奔的比躯干还长的后腿,以及传统的北方村庄的颜色、木头一样的寂哑无声,这些大体构成了一只野兔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喻示了它们的黑暗命运)。这是一种富于传奇色彩的神秘气氛,以警觉和逃遁苟存于世的动物。它们像庄稼一样与土地密不可分,实际上它们看上去已经与土地溶为了一体(我将野兔视作土地的灵魂)。传说白天见到一只野兔的地方,夜晚便会出现一群。而误伤伙伴或自伤,往往是那些捕猎野兔的猎手的最后下场。在西方,野兔不仅曾经与月亮女神有关,也曾被民间当作遭到追逐而无处躲藏的女巫化身。
  野兔本有一种令人惊异的适应环境能力,它们在全球的分布比麻雀更为广泛和普遍(至海拔49000米的山地,远至两极的冻原),但是现在人们却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了。我住在北京郊区,且常深入田野,但我对野兔的印象主要来自童年的记忆。一次愚人节,我打电话庄重的告诉城里一位朋友,说我赤手抓到了一只野兔。其实,甚至今年春天在河北霸州,我提着望远镜在平原上徒步走了一上午也未发现一只。是的,野兔已从我们的土地上销声匿迹,正如它们在一支西方民歌中所慨叹的:这是人的时代。

             (选自《大地上的事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5月出版)

【赏析】

苇岸,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崇敬托尔斯泰和梭罗,崇尚以最少的文字,写最大的文章。其散文文字简约、准确、生动、智性。本文一开始便用生动的语言勾勒了野兔的基本特征:耳朵长,听力好;后退长,跑得快;颜色像村庄的色调。其语言的表述看似不合常态,却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然后描述野兔的神秘色彩,如土地的灵魂、女巫化身等,万物有灵,也许吧。最后一段反弹琵琶,野兔生存能力强大,分布范围广泛。但是,连这样的动物现在也是“从我们的土地上销声匿迹”了,让人情何以堪?结尾一声慨叹,为我们敲响环保警钟。

 

 

  一窠八哥的谜

牛汉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河那个方向飞走了,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伤心地扒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儿的蜂小心地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的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得很远。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现八哥的踪影。它们究竟飞到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远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

    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的。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

    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节选自《向着太阳歌唱》,商务印书馆20034月版)

   []窠(k):鸟兽昆虫的窝。 笊篱(zhào lí):一种工具。

【赏析】

小时候的作者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因此坚持不懈地爬城墙掏鸟窝。但就在那一天清晨,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如何飞走的呢?就成了一个猜不透的谜。至此,本文多了一种探索发现神奇的鸟类世界的味道,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且看谜底一: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飞向远方,因为见过蜜蜂扶托蜂王,所以可能。深究谜底的背后,原来动物界母爱的力量也是如此伟大。多少年以后,作者都未能忘怀,于是有了谜底二:是小鸟自己飞走的,灾难让小鸟的翅膀突然长大。鸟儿的生命力和精神能量不可低估。亲爱的读者,你觉得谜底到底是哪一个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