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两则赏析
(2018-06-28 16:30:55)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 |
野兔
一双谛听的比脑袋还长的耳朵,两条风奔的比躯干还长的后腿,以及传统的北方村庄的颜色、木头一样的寂哑无声,这些大体构成了一只野兔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喻示了它们的黑暗命运)。这是一种富于传奇色彩的神秘气氛,以警觉和逃遁苟存于世的动物。它们像庄稼一样与土地密不可分,实际上它们看上去已经与土地溶为了一体(我将野兔视作土地的灵魂)。传说白天见到一只野兔的地方,夜晚便会出现一群。而误伤伙伴或自伤,往往是那些捕猎野兔的猎手的最后下场。在西方,野兔不仅曾经与月亮女神有关,也曾被民间当作遭到追逐而无处躲藏的女巫化身。
野兔本有一种令人惊异的适应环境能力,它们在全球的分布比麻雀更为广泛和普遍(至海拔49000米的山地,远至两极的冻原),但是现在人们却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了。我住在北京郊区,且常深入田野,但我对野兔的印象主要来自童年的记忆。一次愚人节,我打电话庄重的告诉城里一位朋友,说我赤手抓到了一只野兔。其实,甚至今年春天在河北霸州,我提着望远镜在平原上徒步走了一上午也未发现一只。是的,野兔已从我们的土地上销声匿迹,正如它们在一支西方民歌中所慨叹的:“这是人的时代。”
【赏析】
苇岸,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崇敬托尔斯泰和梭罗,崇尚以最少的文字,写最大的文章。其散文文字简约、准确、生动、智性。本文一开始便用生动的语言勾勒了野兔的基本特征:耳朵长,听力好;后退长,跑得快;颜色像村庄的色调。其语言的表述看似不合常态,却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然后描述野兔的神秘色彩,如土地的灵魂、女巫化身等,万物有灵,也许吧。最后一段反弹琵琶,野兔生存能力强大,分布范围广泛。但是,连这样的动物现在也是“从我们的土地上销声匿迹”了,让人情何以堪?结尾一声慨叹,为我们敲响环保警钟。
牛汉
【赏析】
小时候的作者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因此坚持不懈地爬城墙掏鸟窝。但就在那一天清晨,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如何飞走的呢?就成了一个猜不透的谜。至此,本文多了一种探索发现神奇的鸟类世界的味道,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且看谜底一: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飞向远方,因为见过蜜蜂扶托蜂王,所以可能。深究谜底的背后,原来动物界母爱的力量也是如此伟大。多少年以后,作者都未能忘怀,于是有了谜底二:是小鸟自己飞走的,灾难让小鸟的翅膀突然长大。鸟儿的生命力和精神能量不可低估。亲爱的读者,你觉得谜底到底是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