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红楼》(精读本)242
风之子原创
所谓薛公,是指薛家的当家人,大小薛公,兄弟二人。只可惜,亡故了。
毋庸讳言,薛家败落,和大小薛公的亡故,息息相关。
薛家能跻身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作为商人,必定有过人之处。这过人之处,不仅是钱,还有雅,说白了吧,薛家是儒商。
还记得第四十二回宝钗审黛玉说的话吗?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这段话道出了薛家家事。大小薛公的父亲,也就是花钱捐了个紫薇舍人闲职的老薛公,原本也是个读书人。只是功名不成,才做的生意。薛家之雅,便是从老薛公开始的。虽然是商人,却也不是一味追名逐利,是真真儿爱读书的。看看薛家的藏书就知道了。而且从藏书,可以看出薛家父子,对于知识,是有包容和开放态度的,诗词歌赋,西厢琵琶,无所不有。
而第五十二回宝琴所说,真真国女孩子的事情,则又见出了小薛公的雅趣。
小薛公较之于父兄,生性更为洒脱。宝琴一个女孩子家,竟然也带着一边做生意,一边游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而且他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赞美心和开放心态,也是令人称道的。所谓:
“我八岁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
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他写了一张字,就写的是他作的诗。”
小薛公求来的这张字,很明显,是为了女儿。可见,小薛公于宝琴的培养,也是很开明的。
大薛公作为长子,似乎要更为严厉。我相信,发现宝钗姊妹偷看西厢琵琶诗词,所谓“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的,应该是大薛公。
大小薛公的共通之处在于爱读书和没有重男轻女之陋习。
薛蟠不成器,大薛公便着力培养宝钗。薛蝌成器,小薛公也没有因此忽略了宝琴。
但我觉得,薛蟠的不成器,是否也如贾政之于宝玉,大薛公是过于严厉和急于求成了呢?相比于薛蟠的粗鄙,薛蝌就出落得落落大方。或许,正是小薛公缺少了兄长的刻板和严厉,薛蝌宝琴才成长得那么出色,而本质不坏的薛蟠则适得其反,优秀的宝钗,也复杂和沉重了些。
一个商人,手上捧着熙熙攘攘的利益,内心,却也有一份对于美好的执着和向往,这才是格局。
(《风语红楼》1、2辑当当京东天猫亚马逊有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