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红楼》(精读本)138
风之子原创
第三十回,宝黛为表白心迹的那次争吵,自然是和好了。
黛玉哭着说:
“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
这是最具杀伤力的哭诉,也是最具顽话性的情调。二人你来我往自然会有一番倾述:
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黛玉家去,宝玉跟去,如若如海贾敏健在,去姑妈家做个倒插门倒也不赖,呵呵呵呵。玩笑了。最关键的,是黛玉说我死了,宝玉说我就去做和尚,黛玉为何恼了?所谓:
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
有宝玉之心相随,不正是林妹妹一生的福缘吗?为何宝玉说出来了,黛玉反而这样申斥宝玉?
这一切,只因太露骨了。妹妹家去,哥哥跟了去,原是顽话。但若黛玉死了,宝玉做和尚,那便是夫妻。而且是忠贞不二的夫妻。这又造次了,有失大家公子小姐之礼仪风范了。所以黛玉才会沉下脸来批评宝玉。所谓你家几个亲姐姐亲妹妹死了都去做和尚,不过是黛玉为宝玉的莽撞遮掩而已。
果然:
宝玉自知这话说的造次了,后悔不来,登时脸上红胀起来,低着头不敢则一声。幸而屋里没人。
黛玉呢,自然还是爱恨交加:
林黛玉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的一声儿也说不出来。见宝玉憋的脸上紫胀,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颅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道:“你这──”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子来檫眼泪。宝玉心里原有无限的心事,又兼说错了话,正自后悔;又见黛玉戳他一下,要说又说不出来,自叹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不觉滚下泪来。
我曾说黛玉还泪并不准确,其实宝玉也在还泪。生恐前世灌溉之水还完,缘尽而散,于是黛玉还他泪水,他又赶紧的还回去,好使黛玉之泪永远也还不完,他们的缘分永远也不会尽。有人不信,说我造谣生事,那么请看此段,小说比比皆是。不是我雌黄,是你眼拙,不得还泪三味。
叹哉!人只见了黛玉之泪芬芳,却独不觉宝玉之泪汹涌:
(宝玉)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带来,便用衫袖去檫。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自泣。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又挨近前些,伸手拉了林黛玉一只手,笑道:“我的五
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走罢,我同你往老太太跟前去。”
这便是宝玉为何惨遭毒打之后赠予黛玉两方半旧手帕的渊源。那半旧的手帕,合着宝黛的泪水,那里还分得清是你的泪水,还是我的泪水?这才是还泪的真谛。
好吧,为了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这句话,冤案还不止一件。宝玉这句表明心迹的话,也有人质疑,所谓宝玉和黛玉说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貌似情真,其实就是说说而已,这个花心恶少,对袭人也说过,可惜了黛玉。
真是这样吗?好在,所谓宝玉对袭人说的话,就在第三十一回,而且黛玉也在场,黛玉若看不清,那也忒昏聩了。原文:
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这段话的真意,我笑很多人和袭人一样,误解了。
袭人为了向黛玉证明清白,以死赌咒。黛玉接着说袭人死了她就先哭死了,宝玉才接着说你死了我去做和尚。宝玉这句话是对黛玉说的,不是对袭人说的。只是袭人以死赌咒和黛玉说她哭死衔接很紧,导致袭人误以为是宝玉说她袭人死了宝玉去做和尚,所以袭人才说“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
黛玉的打趣,两个指头,说宝玉做两个和尚,是顺着袭人的误解,调侃宝玉过于抬高了袭人的地位(之前发生的就是晴雯宝玉和袭人的争吵)。袭人自然听不懂,可宝玉是懂的,所以一笑。
所以拜托,那些读书不仔细的人,不要再说宝玉第二次说做和尚,是要随了袭人去,错了,那是障眼法,宝玉依然是要随了黛玉去。
所以宝玉两遭儿要做和尚,根本没有移情别恋,宝玉两遭儿发誓,皆是为了黛玉。而事不过三,第三次就不是发誓那么简单了,宝玉真的在他的林妹妹死后,悬崖撒手弃而为僧,出家做了和尚,践行了他对黛玉的誓言。
(风语红楼讲座在喜马拉雅开讲啦。直接在喜马拉雅搜“风语红楼讲座”即可收听。《风语红楼》1、2辑当当京东天猫亚马逊有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