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红楼》(精编版)99
风之子原创
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有三条批语,是这样写的:
【庚辰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
【靖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这三条批语,说的是小说写宝钗过生日的场景,让批书者想起当年,王熙凤点戏,脂砚斋写戏单子的情景,感慨万千,而今雪芹、脂砚斋和杏斋三人相继离去,只剩下批书者还苟活人世。
这三条批语,在有些脂批本中是合三为一的。我想,合三为一的依据就是作此批语乃是一人。
但是,合三为一的不好之处在于,抹杀了这三条批语时间的先后顺序,客观上造成了很多信息的流失。
首先,从批语者的行文和批书风格来看,这三条批语的作者是畸笏叟无疑。
其次,从三条批语可以看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曹雪芹、脂砚斋和畸笏叟,甚至杏斋这些人的家世,或者就是一个家族,或者是亲戚,或者是世交。这就应证了《红楼梦》其实是曹雪芹糅合了曹家及其亲戚家的家世创作的判断。因为小说描写的宝钗过生日的场景,就曾经在曹家或者曹家的亲戚家真实的发生过,这令批语者畸笏叟想起了当年王熙凤的原型点戏,而脂砚斋亲手写戏单子的情景。而当时,曹雪芹、畸笏叟以及杏斋都在场。
这其中,曹雪芹是作者,脂砚斋和畸笏叟是批书者。曹雪芹在第二十二回写宝钗过生日,既写了王熙凤的原型,也是曹家及其亲戚家的一员,也把脂砚斋写进去了。难怪脂砚斋有权力参与曹雪芹的小说创作,因为很多时候都写到人家了嘛。
第三,其实参与小说创作的还有畸笏叟,第十三回可卿之死篇首篇尾的批语都是此人所作。所谓:
【甲戌:今秦可卿托□□□□□□□□□□□□□理宁府亦□□□□□□□□□□□□□凡□□□□□□□□□□□□□□□□在封龙禁
尉,写乃褒中之贬,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
【甲戌:“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甲戌眉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甲戌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靖本多署名“棠村”。]庚辰眉批:可从此批。靖眉批:可从此批。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壬午季春。笏叟。】
【甲戌眉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泪盈面。】【庚辰眉批: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庚辰: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叹叹!壬午春。】
从第十三回的这些批语来看,畸笏叟应该是曹氏家族的一个长辈,因此可以命令曹雪芹删去天香楼的故事。
第四,再联系我之前关于脂砚斋就是小说中甄宝玉原型的判断,可以知道:
1.脂砚斋是曹家亲戚,畸笏叟是曹家长辈。
2.贾宝玉的原型,曹雪芹用真假之笔,在小说里虚设了一个甄宝玉,其实这个甄宝玉的生活原型就是脂砚斋。也就是:
脂砚斋——小说里的甄宝玉——小说里的贾宝玉。
顺理推知:
脂砚斋家——小说里的甄家——小说里的贾家。
这样看来,小说贾府和贾宝玉的主要原型,还不是曹家和曹雪芹,而是脂砚斋及其家族,然后糅合了曹家的一些事情创作而成《红楼梦》的。
这就契合了曹雪芹所谓自己只是编撰者的自谦之辞。大家可以想象,写小说的时候主人公脂砚斋就在旁边评头论足高谈阔论,曹雪芹不这么说怎么说?
第五,从畸笏叟的批语来看,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书活动,是伴随着曹雪芹的小说创作伊始的,是很随意的,是反反复复多次作批语的,而且是在不同的修改抄本上进行的,所以才会在不同版本出现这些大致相似而又有所不同的批语。这也为后人伪批提供了机会。
第六,《红楼梦》创作伊始三十年后,曹雪芹、脂砚斋相继离世,只有畸笏叟还在对着残本作批语,痛苦的活在这人世。
(风语红楼讲座在喜马拉雅开讲啦。直接在喜马拉雅搜“风语红楼讲座”即可收听。《风语红楼》1、2辑当当京东天猫亚马逊有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