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成书过程

(2016-08-19 07:47:16)
标签:

红楼梦

风之子

分类: 《风语红楼》(精读本)

 

          《跟我读红楼》1

            风之子原创

 

     从今天开始,重读前八十回。之前即已解决的问题,不免要提到或者修正。其意是要串起来写了。

     小说开篇第一回,开宗明义,说了小说曾经用过的名字。所谓:

     甲戌本凡例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这段话,说了小说的四个名字,全在小说里有点睛之笔。即便《金陵十二钗》,也有薄命司名册证之。虽然十二钗册,不止十二,至少三十有六,但十二钗为总,也是合适的,不必做那书虫。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这些书名,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流转变迁。

     曹雪芹寒窗十年,撰写小说,经历一个漫长的创作修改过程,其实直至八十回后面部分散失,小说也还在修撰之中。小说书名的变迁,也反应了作者创作思想和小说题旨的变迁。

     我以为,小说第一书名,乃是《风月宝鉴》。也就是贾瑞将死之时,跛足道人给的那面镜子点题,情之为题,反之即为淫。想必曹雪芹伊始,是想写一部告诫世人如何不滥情为淫的书。

     可是,创作之中,曹雪芹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和戒情不淫比起来,他笔下的那些女孩子才是真正打动他的,让他折服的,因此,又改名为《金陵十二钗》,这十二钗册,副之,又副之,说不完道不尽,渐渐改变了作者道德说教的初衷,转而表现这些女孩子的悲欢离合了。我以为这是曹雪芹创作思想的重大转变,奠定了《红楼梦》冠绝千古的题旨。

      然而深究下去,这些女孩子的命运,又绝然脱离不了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兴衰,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以道德着手,转而为情,情既深之,深入浅出,发现依然脱不了那个时代,因此,小说仅仅是表现情是不够的,得写出使这些情窒息的环境,这就牵扯到了世事人心。因此,才有了“假语存”和“真事隐”,很显然,这部弘大的小说,不是一个情字能概括得了的,于是,才有了假托神话的《石头记》之说。一切之一切,皆神秘虚幻,石头所记述也。

      至曹雪芹基本成稿,所用之名,《石头记》也。

      等到传抄开来,即便是曹雪芹清雅之人,也备日后可以刊印之用。传抄之中,既有友人建议,此书名为《红楼梦》更能引起普罗大众的世俗兴趣,更能有助于本书的流传。

      至曹雪芹撒手人寰,书商纠集高鹗补续散失部分,正式刊印,果然应了好卖的俗意,用了《红楼梦》之名,约定俗成,直至今日。

      这个过程,到了小说里,曹雪芹因是罪臣之后,抄家之身,深恐满清文字狱之故,在小说第一回里来了个假作真时真亦假,说了这样一番话: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
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个自述,其实就是彻底将成书过程打乱,神话化。假托石头所记,情僧不过是转述者,这里加个《情僧录》也就是第五个书名,不过是把作者的身份转化为抄书者的身份,是为避祸。后又将《风月宝鉴》转嫁孔梅溪,《红楼梦》转嫁吴玉峰,皆是为迷惑人眼,分散风险也。只最后,真正的作者曹雪芹才以修撰者的身份出现,至此一回,已上了无数回保险,曹雪芹才觉得比较安全了。这是曹雪芹狡猾之处。因此,此处有两条批语云:

    1.【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
新怀旧,故仍因之。】

    这条批语足以说明,小说肇始,实乃《风月宝鉴》。

   2.【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这条批语就直接点题了。第一回曹雪芹假托神话《石头记》,彻底打乱创作过程,就是要迷人耳目,保全平安。实际真正的创作过程,乃是《风月宝鉴》(肇始)、《金陵十二钗》(创作)、《石头记》(基本成书)和《红楼梦》(流传)了。至于那个冒出来的《情僧录》,乃是把作者从记录者演变为编撰者的过程。

        《红楼梦》成书过程,有此悟,方为巨眼。风语红楼讲座在喜马拉雅开讲啦。直接在喜马拉雅搜“风语红楼讲座”即可收听。《风语红楼》1、2辑当当网有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