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红楼》之一千三百三十八
风之子原创
第七十八回,实际叙述了贾政思想的重大转折。所谓: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
贾政混到此时,依然是个赋闲的学政,不免有仕途艰难之叹。
然而更重要的是,经历过这些年的磨合,他对子孙们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规划。
第一是对宝玉的。所谓:
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
贾政所谓贾府虽有深精举业的,应该是指中过进士却出家做道士已然升天的贾敬,还有他那早夭的长子贾珠。甚至也包括他本人。从小说叙述来看,贾政是精于举业的,只可惜皇上开恩,准了他破格进入公务员行列,反而误了政兄,不得施展科举之才。这应该是贾政人生之一大憾事。也因了这遗憾,他曾经对宝玉不学科举,厌恶至极,甚至不惜暴打,险些坏了父子人伦。
如今的贾政,对宝玉已经释然了,不再强逼宝玉去走科举的道路了。这对于贾政来说,是一个重大转变。这说明晚年的贾政对于宝玉的看法,已渐渐和贾母趋同。
第二,是对贾环和贾兰。
一个是庶子,一个是长孙。贾政观此二人,倒是走科举仕途的料,因此:
又要环兰二人举业。
这短短几个字,还不是一句话,已经表达出了贾政对贾环贾兰的期许,和宝玉不一样了。宝玉可以高乐,走诗酒放诞快意人生之路,家族的重担,从此可以卸下。但是贾环和贾兰就不行了,不管成败,他们还得走科举之路。
贾政这样的规划,其实也不是无情之举。宝玉是百折不回,无意科举了,强逼也无用。而贾环贾兰二人倒是于此颇有心得,因此,这也是贾政的因材施教之举。所谓:
说话间,贾环叔侄亦到。贾政命他们看了题目。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
可叹政兄晚年,居然也多少脱去了道貌岸然的行头,有了些许贴近人性人情之举,可见,不忘初心,也是一种人生境界。(风语红楼讲座在喜马拉雅开讲啦。直接在喜马拉雅搜“风语红楼讲座”即可收听。《风语红楼》1、2辑当当网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