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红楼》之一千二百三十七
风之子原创
从世俗角度,贾宝玉尽管深爱林黛玉,也践行了爱情誓言,依然逃脱不了花心之名。如果从贵族公子的身份,加之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似乎是可以原谅的。但那毛病,总是在。
我一直觉得,曹雪芹如此塑造贾宝玉,还不仅仅是要还原现实主义意义的贾宝玉,应该还有更深层的用意。因为宝玉之爱,无论如何泛滥,总是充满了悲悯,任谁也否定不了。
贾宝玉对女性的怜爱,仅仅是出于天性吗?
佛家有一句名言,很多人是知道的。所谓: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邂逅。
此乃大用情大觉悟大超脱。佛家看穿,并非不情,而是情极。近代李叔同先生,尝遍人世间繁华温柔,伤痛无奈,竟至于遁入空门,乃是情之大限。
用这种眼光,来看待宝玉出家,甚至于宝玉的爱,是不是就感悟到了一种佛性。
无论是一面之缘的二丫头、卍儿,还是共度时光的晴雯、妙玉、湘云、可卿、金钏玉钏、麝月、秋纹、碧痕、宝琴、岫烟、芳官、四儿、李纹李绮、彩云彩霞,或者情定三生的黛玉,成为夫妻的宝钗,宝玉都是极为珍重的。
这种珍重,乃是对于缘分的一种感悟。宝玉怀着大慈悲心,善待每一位与他的人生发生交集的人,即便有矛盾,有冲突,有好恶,也是释怀的。一切今生之缘,善缘、恶缘、情缘、孽缘,皆来自前世的修为轮回。
我以为,宝玉对于一切与之交集的女性,甚至未曾谋面的傅秋芳,能抱着善意,体现的就是佛家的这种爱念。
所谓同船渡,是指相伴于人生某一阶段,同喜同悲,休戚与共。所谓共枕眠,乃是爱情缘和夫妻缘。有趣的是,黛玉和宝玉,有爱情缘,却没有夫妻缘,他们倒是共枕眠了的,那段瞎编耗子精故事的午后时光,黛玉是扔了一个枕头给宝玉的。宝钗和宝玉,有夫妻缘,却没有爱情缘,两人因冲喜而结合,尚未同房,宝玉就出家去了,偏生没有共枕眠。至于宝玉和袭人和碧痕的肌肤之亲,恰如和可卿的幻境云雨,妄念纠缠,世事无常,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了。
人生的变幻,人性的复杂,就在这儿了。因此我疑心,曹雪芹老先生,还是没有看透看穿,虽然他想看透想看穿。佛学的修为,还差了三分。他如此纠结于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不知道三生三世之后,能否得大超脱,得大永生。
如若不能,当堕于轮回,陷于五常,妄念丛生,目睹不尽生离死别,爱恨悲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