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黛玉和杜甫

(2015-11-27 08:00:48)
标签:

红楼梦

风之子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风语红楼》之一千二百零六

                风之子原创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以为我发神经。一个是诗圣,一个是《红楼梦》女神;一个是滚滚红尘,一个是镜花水月;怎么可以联系到一起呢?

    艺术是相通的,恰如《红楼梦》之散失,让我想到了维纳斯之断臂。林黛玉之形象,如飞鸟掠过脑海,电光火石间,瞥见的,竟然是杜老先贤凝重而苍白的面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这句,让我想到了黛玉。

     黛玉前世,感于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无以为报,只为”还泪“,是不是感时花溅泪呢?我觉得是。

     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绛珠者,红色之露珠也,其实就是血泪。黛玉为《红楼梦》花神,是百花代言人,她诉说的是百花的哀怨,她流的是百花的眼泪。于男女而言,这是不是感时花溅泪?是的。

     宝黛生离,离散之时,是有恨的。不恨,黛玉不会自挂东南枝;不恨,宝玉不会抛娇妻(宝钗)而不顾,抛父母而不顾,抛家族于不顾,悬崖撒手,弃而为僧。这个弃,就是抛弃。

    宝黛死别,诀别之时,百鸟惊心。紫鹃,黛玉大丫鬟,也是她的姐姐,杜鹃啼血,为有恨也,为有惊也。雪雁,跟着黛玉从扬州来的小丫鬟,据说雪雁一生忠贞,一生只有一个伴侣,离散便孤独一生,怀念一世。高鹗老儿,误我雪雁苦矣,暗喻迁移别离之苦的雪雁,怎么充当掉包计的玩偶?

      杜鹃啼血,雪雁哀鸣,宝黛恨别之时,是为”鸟惊心“也。

      黛玉以及宝黛的爱情,是不是当得诗圣这千古名句?

      其实不惟百鸟,黛玉死去,宝黛生离死别,百花为之失色,草木为之低垂,正应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刚好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前句。

      国家者,家国也。无以为家,何以为国?对于黛玉而言,是家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疑心,黛玉的塑造,宝黛爱情的拿捏,杜圣人这首诗,是起了关键作用的。曹雪芹基本是用了这个意境,这个格调来定格黛玉的。

     文化,文学,自发生以来,就渺渺渊源流长,代代薪火相传,已然成为一个自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那些伟大的作品,相互熏陶,相互影响,早已血浓于水,血脉相传,骨肉难离了。从这个意义说,即使现实版的诗圣,和虚幻版的花神,也是能够搭界的。看来,黛玉与杜甫的联系,并非奇谈。

      这就是艺术的神妙,这就是艺术的缘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