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红楼》之一千一百八十二
风之子原创
鲁迅先生关于《红楼梦》的论述,最著名的,莫过于以下这段: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据有人统计,鲁迅的著作中论及《红楼梦》的地方,多达二十余处。从中即可见《红楼梦》对鲁迅的影响。
但是,很奇怪,有一点,明明两者是最大的共同点,鲁迅在论述时,却偏偏不提《红楼梦》。那就是对于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
所谓才子佳人小说,乃是明末清初诞生的一种有着极为固定模式的文人小说,无非就是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饱经离乱,金榜题名,奉旨成婚。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无论是原著还是脂批,都对才子佳人小说极尽讽刺之能事。其中贾母在第五十四回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尤其辛辣。所谓: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
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
该批:“满腹文章去作贼”,余谓多事。】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而鲁迅先生关于才子佳人的批判,大致是这样的:
这类作品皆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此类作品似乎是很有悖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旧习惯是有些反对的意思的,但到团圆的时节又常是奉旨成婚,所以终于与儒家的温柔敦厚合流。才子佳人小说的虽经乖逆、终成夫妻的大团圆结局正是中国文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的团圆心理的表现,是中国人不愿意说人生现实底缺陷的互相骗骗的文学。这些才子佳人小说的文章也没有一部好的。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其中经由时代不同,虽然批判点已然不同,但立意是一致的,那就是否定。不过是各人否定的角度不同罢了。
贾母的否定,在于才子佳人小说的没有创新,模式上千篇一律。这一点,其实鲁迅也提到了,只不过不是批判的重点罢了。
贾母的否定,还在于才子佳人小说的不真实性,也就是没有现实基础,是文人意淫的结果。而鲁迅先生则进一步引申,把这种意淫理解为不敢正视现实的瞒和骗。
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贾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否定,是指出了私情的不合儒家礼教,而鲁迅于这一点看出了反叛和革命,仅仅在这一点上,有所分歧。其余的,无论是故事的老套,思想的懦弱,以及艺术的呆板,很明显,都是一脉相承的。
很有趣的是,《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却是自才子佳人小说诞生以来,集中批判才子佳人小说最厉害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楼梦》似乎还有文学批评的妙用。
贾母之批判,其实是曹雪芹和《红楼梦》之批判,作为受《红楼梦》影响甚深之鲁迅来说,在对于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上有所继承,正是文以载道,薪火相传的体现。
公告:
http://img13.360buyimg.com/n2/jfs/t244/279/1143704769/254643/7112e941/53f6a90fNde8dcaf2.jpg
拙作《风语红楼——风之子解读红楼梦系列1》已于2014年9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各大书店和网店上有售,敬请关注。当当购书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54440.html
扫二维码,关注风语红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