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袭人话语批判

(2014-12-31 07:51:48)
标签:

红楼梦

风之子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风语红楼》之一千零三十六

               风之子原创

 

      袭人的一生,有两次行为,很关键,改变了她的一生。一次是第六回和宝玉那个,一次是第三十四回向王夫人进言。这两次行为,其实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和宝玉那个,是要上位,凭借和宝玉非凡的第一次肉体关系,拔得头筹。可惜,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花袭人的上位,很快就带来了负面效应,先是宝玉奶妈李嬷嬷的兴师问罪,然后是晴雯的突然爆发,这一切,都清晰的告诉袭人,所谓那一次幸的无人撞见的性爱,其实是很多人撞见了,这就使得袭人一下子就处于风口浪尖上了。这事儿一旦传到王夫人耳朵里,那咱们的花大奶奶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因此,才有了貌似随意其实精心策划的这次告白,告白的目的,就是自保,就是嫁祸,就是转移视线。

     好了,这下可以来看花袭人的这次真情告白。看看她说的话,是怎么指向反面的。

     第一段:

      袭人见王夫人这般悲感,自己也不觉伤了心,陪着落泪。又道:“二爷是太太养的,岂不心疼。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

      1.试问当时,是谁最危险?是晴雯?是黛玉?不是吧?她们又没犯规,犯规的是谁?是你花袭人花大姐姐啊。其实袭人之所谓服侍宝玉一场大家落个平安,是指的她自己啊,是她很不平安。因为宝玉的奶妈和晴雯既然都知道了这事儿,焉知别人不知,这事虽然体大,一般人一般时候不会轻易去碰,但到了保命的时候,焉知不会有人说出来?晴雯纯洁,好,不会做那龌龊的事,那李嬷嬷呢?那可是宝玉的奶妈。其实袭人的感觉是对的,这事已经传出去了,连赵姨娘都知道了,只是人家认为时机未到而已。所以,当时最不平安最危险的其实不就是花大姐姐吗?唉,姐姐,你装什么呢?还拿大家这个温暖的集体来做挡箭牌,唉!当时最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是您啊,我的姐姐。

       2.什么叫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谁亲近她了?晴雯?人家连澡都不肯跟宝玉洗呢。黛玉?和宝玉虽然亲近却是很有分寸的。那是死去的金钏?唉,人家虽然不时亲亲嘴吃吃胭脂,也没睡啊?到底是谁最肯亲近宝玉啊?到底是谁和宝玉最亲近啊?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是你花袭人呀。靠,颠倒黑白到这种程度,I服了U了。

        3.好吧,既然很危险,就要赶紧的转移视线,怎么转移呢?就说大观园是个是非之地呗。大观园在历来研究者的眼里,都是小说里最美的时光,是那些可怜的女孩一生之中最幸福而短暂的时光,有的研究者甚至用大观园神话来形容,可惜,被我们花大姐姐诬蔑成一个淫秽是非之地了。于是,就有了第二段:

        王夫人听了这话内有因,忙问道:“我的儿,你有话只管说。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我只说你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或是诸人跟前和气,这些小意思好,所以将你和老姨娘一体行事。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你有什么只管说什么,只别教别人知道就是了。”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要宝玉离开大观园,离开那个是非之地。我想说的,其实这就是王夫人最后决定查抄大观园的起因,花袭人这样一说,王夫人也就信了,于是,渐渐形成了查抄大观园的决定,既然碍于贾母和元妃的情面,宝玉暂时搬不出大观园,那我查总可以吧?这就是王夫人的思路。您说,这事儿,咱们的花大姐姐,脱得了干系吗?没有查抄大观园,那来的晴雯的冤案?那来的司棋、入画和芳官等人的被撵?这事儿的起因,就是袭人为了撇清自己,诬蔑纯洁的大观园是淫秽是非之地啊。后来的绣春囊就更坚定了王夫人的判断。

     第三段:

     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人,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

       花袭人在成功的将美丽的大观园定格为淫秽是非之地后,又进一步将危险源巧妙的引向了黛玉和晴雯。为什么这么说呢?

      1.所谓里头姑娘们都大了,指的是三春,那是自家姐妹,不妨事,袭人是拿来做障眼法;

      2.林姑娘和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好了,说到正题了,宝钗是王夫人相中的,而且以王夫人对宝钗的了解,王夫人肯定相信不会和宝玉有什么的,只会教育宝玉,所以,在王夫人那里,宝钗其实也是可以排除的,这事儿,袭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还是障眼法;

      3.那么,还剩下谁呢?只有黛玉了。王夫人是看不上黛玉的,原因很复杂,这里不说了。但是就凭宝玉和黛玉在一起那种体贴入微要死要活的表现,白痴也能知道王夫人会怎么想的,还记得王夫人第一次见林黛玉就告诫离宝玉远点吗?那是一个母亲的直觉,一看这小妖精就知道对儿子有绝对的控制力,天哪,怎么这样?王夫人一时间芳心大乱啊。所以王夫人只会把勾引宝玉的角色定格在黛玉身上。所以很明显了,花袭人的话,就是暗中告诉王夫人,要防止宝玉和黛玉那个,这就和第三十二回联系起来了,当时是宝玉向黛玉表白,黛玉以防不测,走了,宝玉不知,拉着袭人的手说出了真心话:

       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原来方才出来慌忙,不曾带得扇子,袭人怕他热,忙拿了扇子赶来送与他,忽抬头见了林黛玉和他站着。一时黛玉走了,他还站着不动,因而赶上来说道:“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我看见,赶了送来。”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

     这一段,其实就是花袭人要把视线转移到黛玉身上的真正原因,一来自保,二来取得王夫人信任。

     好了,分析到这里,真相大白了。花袭人此举,可谓一箭四雕:

     第一,赢得了王夫人的信任,至少在王夫人那里保全了自己,撇清的自己;

     第二,把视线转向大观园转向林黛玉;

     第三,但是,林黛玉是贾母的心肝儿,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谁动得了林黛玉?没人,其实王夫人也不行。这一点,花袭人也知道。

     第四,但是,以王夫人的性格,只要认准了的事情,动不了林黛玉,难道动不了丫鬟?难道不可以给黛玉警告?难道不可以给黛玉点颜色看看?可以的。那么谁和黛玉最像啊?晴雯!谁是贾母相中的宝玉的妾啊?晴雯!谁因为宝玉和袭人发生关系而又哭又闹的啊?晴雯!于是,聪明的花袭人知道,王夫人已经被自己引到了自己的猎物面前,那就是晴雯。动不了林黛玉,可以动晴雯,可以把勾引宝玉的罪名按到晴雯头上,自己充其量也就是做个妾,黛玉能不能做宝玉的妻子,不好说,王夫人在那儿呢,宝钗来做更好,即便宝钗做不了,以我袭人的本事,也可以和黛玉处好的,可是,我最基本的目的是达到了,扳倒了晴雯,取而代之了,而且我安全了。

     这就是花袭人这一场告白的逻辑线:袭人——大观园——黛玉——晴雯,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暗示中,花袭人没说晴雯一个字,可是命运的邪恶之箭,已经悄悄瞄准了天真烂漫的晴雯。

     花袭人的这场告白,其实是千百年来最高明的告状,那些喜欢诬告的小人,倒是可以好好学学的。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便将来对质起来,也查无实据。高,实在是高,高家庄的高!

 

公告:

http://img13.360buyimg.com/n2/jfs/t244/279/1143704769/254643/7112e941/53f6a90fNde8dcaf2.jpg

拙作《风语红楼——风之子解读红楼梦系列1》已于2014年9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各大书店和网店上有售,敬请关注。当当购书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54440.html

 

 

扫二维码,关注风语红楼:

 花袭人话语批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