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九百七十四
风之子原创
上回说到,贾宝玉搬进大观园后所题四首诗,皆是表达对林黛玉的牵挂与厮守之情。这样的判断是可以继续得到印证的。还是在第二十三回,贾宝玉拿了茗烟给他找的《会真记》,也就是《西厢记》在大观园桃花阵中细读,刚好碰到葬花的黛玉,于是,黛玉也看了《会真记》。原文如下: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这里先要说说贾宝玉好耐性,一部《西厢记》十六回,林黛玉细细读来,有些精彩之处还要博闻强记,虽然是不到一顿饭工夫,但大家知道的,贾府的一顿饭,一两个小时是要的,所以说宝玉好耐性,为啥有这样好的耐性呢?一个是爱林黛玉,另一个,当然是希望林妹妹看完。为什么希望林妹妹看完呢?因为这部书里,就有贾宝玉想要表达却不敢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爱情。
果然,等林黛玉看完,贾宝玉的话题就来了,所谓好不好,不过是个说话的由头,最关键的是,贾宝玉忍耐了那么久,所为,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得和最想表达的意思说给林黛玉听,那就是“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很明显,贾宝玉让林黛玉看完,就是要把他和黛玉比作张生和崔莺莺这个比喻,告诉林黛玉。这不是传情是什么?
谁知道,林黛玉恼了。把贾宝玉吓坏了,其实贾宝玉这个比喻,还是高抬林黛玉的,贬低自己的。张生不过是一介书生,身份地位是不能和国公之后贾宝玉比的,但是崔莺莺是相门千金,和林黛玉列侯小姐身份相当。
如果,林黛玉的恼是真的,那该另当别论。林黛玉的恼,在我看来,一个是身份,林黛玉这样身份的小姐,必要的矜持是要有的,所以要恼,另一个是试探,未必真真恼,所以看到贾宝玉吓得那个样,转瞬间就乐了,这个台阶也就下了。林黛玉接下来的举动,明明白白的说明,他确实是假恼。这时候林黛玉说了一句“‘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这句话引的也是《西厢记》里的,是在借这句话骂宝玉。这样一来,宝玉放心了,林妹妹果然是懂他的,那份感情林黛玉收到了,打是亲骂是爱,贾宝玉报以的是情,林黛玉还以爱。
好了,一场小男女眉目传情的戏到此就圆满结束了,贾宝玉的目的达到了,林黛玉也回复了,贾宝玉耐耐心心的等林黛玉把书看完的意图也实现了。所以: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
这个时候他到矜持起来了,呵呵呵,贾宝玉哪点小心思,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
但是,有一点是贾宝玉万万没有想到的,另一个版本里的张生对崔莺莺是始乱终弃的,不幸的是,贾宝玉在客观上(尽管由不得贾宝玉,贾宝玉也不愿意)也是对黛玉始乱终弃的,这是一个可怕的暗喻。贾宝玉后来出家,自弃于世,所为的,是还林黛玉的债啊。
公告:
拙作《风语红楼——风之子解读红楼梦系列1》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于9月出版,各大新华书店上市,敬请关注。当当购书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54440.html#ddclick?act=click&pos=23554440_7_2_p&cat=01.05.92.00.00.00&key=&qinfo=&pinfo=11500_2_60&minfo=&ninfo=&custid=&permid=20140907092042914117513163055509459&ref=&rcount=&type=&t=141005551700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