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九百五十四
风之子原创
今天太奇葩了,居然有位自己命名自己为草根红学家的奇葩留言(流言),说我抄袭他的文章,呵呵呵。很无语,如果有几篇文章观点相近就说抄袭,这结论也下的太草率了。更何况我根本没有光顾他博客的欲望,也不会去看他说的那两篇文章,无聊,人无聊,写的东西有趣不到哪里去的。还是继续我的文章吧,不要被小人坏了兴。
说到贾宝玉的情不情,我觉得第二十一回就有一个绝好的例证。那就是贾宝玉对于花袭人的感情,在一夜之间,居然走了两个极端,从情极之毒到了情极之情,这其实也是情、不情的内涵所在。
贾宝玉到林黛玉那里梳洗,花袭人很生气,生气的后果很严重,就是不理贾宝玉。贾宝玉也很生气,生气的后果也很严重,他觉得吧,承认自己错了吧,花袭人他们就得势了,以后更要收拾自己,不能服软。用主子的威势去镇压袭人的示威吧,又显得太无情。所以,他觉得,还不如全当她们都死了呢,从此撩开手,无牵无挂。这里,正如批语所言,是情极之毒,就是说用情太深,反而狠毒。原文是这样的:
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待要赶了他们去,又怕他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劝,【庚辰双行夹批: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若拿出做上的规矩来镇唬,似乎无情太甚。【庚辰双行夹批:宝玉重情不重礼,此是第二大病也。】说
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庚辰双行夹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
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一个不如意,就情愿人家去死,死光光,确实狠毒。但是,到了第二天,却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袭人冷笑道:“你问我,我知道?你爱往那里去,就往那里去。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
叫别人笑。横竖那边腻了过来,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宝玉笑道:“你今儿还记着呢!”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宝玉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袭人忙的拾了簪子,说道:“大清早起,这是何苦来!听不听什么要紧,也值得这种样子。”宝玉道:“你那里知道我心里急!”袭人笑道:“你也知道着急么!可知我心里怎么着?快起来洗脸去罢。”说着,二人方起来梳洗。
第二天的情形,完全倒过来了,是贾宝玉主动求饶了,并且赌咒发誓,如果以后不听袭人的话,就像那跟簪子一样一截两段,意思是自己就去死。
好嘛,从头天的希望花袭人她们全都死光光,到第二天希望自己死光光,这样极端的不可靠的感情,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情不情。一切皆因感情而起,因为在乎对方,有时恨不得对方死,有时恨不得自己死,情极之毒与情极之情交互出现,是为情不情也。
如此来看,贾宝玉的情不情,其实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也表现为好几个方面:
第一,对林黛玉晴雯等人总体表现是情,对薛宝钗花袭人等人总体表现是不情。这是成熟以后的贾宝玉的情感状态,已经在貌似一片博爱深情中做出了选择;
第二,在贾宝玉的情感成熟过程中,贾宝玉对用情之人,忽而狠毒,巴不得人家死,忽而柔情,恨不得自己死,两个极端,反复很大,还不成熟;
第三,很多朋友说的也有道理,贾宝玉总是对不值得付出感情的人或事物付出感情。
总之,这些都是贾宝玉情不情的表现,从为不值得付出感情的人或事付出感情,到对于自己用情的人走极端,情极之毒和情极之情交互出现,并不稳定,到成熟之后,明白每个人该各得自己眼泪,实际上在情和不情之间已经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对宝钗袭人甚至父母的不情,而选择对于死去的黛玉和晴雯的情,毅然决然的悬崖撒手出而为僧去了。
公告:
拙作《风语红楼——风之子解读红楼梦系列1》即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于8月出版,各大新华书店上市,敬请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