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元春当初为何更欣赏薛宝钗?

(2014-05-19 08:05:56)
标签:

红楼梦

风之子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红楼笔记》之九百二十一

                风之子原创

 

    在基本把握住贾元春这个人物之后,突然想到,贾元春之所以在贾宝玉的婚姻问题,一度同意母亲王夫人的主张,极力撮合薛宝钗,并非简单的听从母亲的意见,听妈妈的话。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欣赏薛宝钗。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贾元春作为一个过来人,是深知深宫之苦之险的,所以即便成功如她者,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也是满肚子苦水倒不出来,泪水涟涟的,谓之那是“不得见人的地方”。其间的苦楚,一言难尽。所以,敢于进深宫者,是要有一身胆量和见识的。

    第二,特别是贾元春深知薛宝钗之所以选择进深宫,乃是因为姨妈家的情况,在姨爹死后,已经是江河日下,急需薛宝钗靠选秀上位,进入深宫,可望如贾元春般进步发达,拯救家族。这样的选择,和贾元春当初的选择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或者说其间的担当、牺牲品格,简直就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贾元春不但深深的理解薛宝钗,其实也在薛宝钗的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进宫的影子,那颗怀揣着拯救家族大梦的心。

    第三,我知道,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发问了,选秀,可是皇室的主张,不是你想进去就能进去的呀?这话对,没错。贾元春也好,薛宝钗也好,不是你想进就能进去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反过来,如果贾府和薛家,当初是铁定了心不让女儿去经历这番磨难,去吃这份苦,去做这番牺牲的话,是很容易的。也许选秀选上要靠才能和运气甚至运作,很难,但要选不上,很容易。只要有关节,打通了,买通了初选的官员或者太监,随便编个什么理由就可以淘汰了,这对于贾府和薛家这样的人家来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所以说,贾元春或者薛宝钗,当初参加选秀,选得上倒不一定,选不上倒是一定的。如果贾府和薛家当初要是打定了主意抱定了决心不把女儿送进去的话,贾元春和薛宝钗是很容易就落选的。这是肯定的。从这一点上,贾元春感同身受,又对薛宝钗多了一份理解和爱怜。所谓本是天涯沦落人。

    第四,所以,我们说,当薛宝钗因为薛蟠命案导致薛家“失德”连累,落选之后,贾元春是很容易第一反应就是把这样有担当有胆识有牺牲,很像自己,敢于顾全大局的女孩子促成最疼爱的弟弟贾宝玉的妻子的。这是很正常的,也是人之常情。加之母亲也是这个意思,贾元春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贾母后来点醒贾元春,和薛家联姻,迟早还会受到薛家或者具体说就是薛蟠失德的影响,进而不可避免的把贾府牵扯进去,不仅仅影响到贾宝玉、贾府,还会影响到她贾贵妃的声誉和地位,贾元春才猛然醒悟,改弦更张选择林黛玉,这也很正常。因为当初贾元春的选择,纯粹是欣赏薛宝钗,疼爱贾宝玉,完全是站在两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没有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贾府的未来发展和自己作为以贤德著称的贵妃的利益来考虑问题。两厢权衡之后,贾元春觉得祖母的眼光和计划比母亲的高远和全面,所以,即便再欣赏薛宝钗也无法了,现实是凶险和残酷的,一帮贾府的敌人还在暗处虎视眈眈的等着贾府贾妃犯错呢,贾元春最后听从了贾母的意见,选择了林黛玉,而放弃了终其一生为薛家所累的“金簪雪里埋”的薛宝钗。

     唉,任何美好的愿望,都经不住现实残酷的一击。古今皆然。

 

公告:

拙作《风语红楼》——风之子解读《红楼梦》系列1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于6月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发行上市,可向出版社9折包邮直接定购,也可当当网购,敬请关注!欢迎参加“写书评赠《风语红楼》”活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813260102ebz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