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九百十三
风之子原创
今天要说一个大话题。
其实,只要你沉下心来,《红楼梦》就是无尽的宝藏。
前面说过,小说里的跛足道人和赖头和尚度化对象是不同的,跛足道人度化男性,癞头和尚度化女性。而在赖头和尚度化的女性,明确记载的,有三人,先后为香菱,黛玉和宝钗。且看这三人的度化有何不同?
第一,香菱的度化。
第一回,甄士隐抱着年方三岁的女儿甄英莲,遇到了一僧一道:
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来看赖头和尚对香菱的度化。因为赖头和尚是知道香菱的未来的,知道她的悲惨命运的,要被拐卖,要被薛家抢走,要做薛蟠的妾,要被夏金桂折磨死,所以,这赖头和尚为香菱一哭,要度化香菱,所谓“舍我罢,舍我罢!”如果香菱这个时候被赖头和尚带走,那么,后面的一切灾难就免除了。所以,这里的度化,其实含有两层意思:
1.免除香菱的婚姻和感情痛苦;
2.免除香菱的死于非命。
第二,黛玉的度化。
第三回,林黛玉自述,赖头和尚怎么度化她的:
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很显然,这里赖头和尚对黛玉的度化,和对香菱的度化是高度相似的。所谓出家病就好了,其实是隐喻黛玉要抛除世俗的情感,也就是和贾宝玉的爱情,而不见外姓亲友之说,其实就是要杜绝林黛玉来到贾府,从而避免和贾宝玉产生一生一世的纠葛。这样的度化,还是为了保护黛玉。
1.免除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爱情的悲剧;
2.免除黛玉的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
我们看赖头和尚对香菱和黛玉的度化,就是要保护两人免于情感和生命的悲剧啊。
可是,这样的度化行为,在薛宝钗那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什么变化?我们来看。
第七回,关于薛宝钗的病,赖头和尚的做法是:
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这里没有异常,和度化香菱黛玉一样,尤其是黛玉,要黛玉不见外姓亲友方保可以把病治好,而给薛宝钗这个冷香丸的药方,虽然超级难弄,但是,总归还是为宝钗好的。可是,接下来,就不对劲儿了。
不对劲儿的,就是所谓的金锁,据说也是赖头和尚给的,或者给的几句话,如果说和尚给个金锁,给几句话刻在金锁上,先不管这两种说法的出入,这还是说得通的,那就是还是为了宝钗好,要保佑宝钗一生平安。但是,按照薛姨妈的说法,就不对了,第二十八回薛姨妈说了“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就大大的不对了。
其一,薛宝钗如果和贾宝玉结婚,也就是金玉良缘,其悲剧结局赖头和尚是清楚的,赖头和尚的所谓度化,就是要让当事人避免这样的悲剧,让两个冤家不要相逢,比如香菱之于冯渊和薛蟠夏金桂,比如黛玉之于宝玉和贾府,好避免悲剧的发生,这个时候的赖头和尚,怎么可能明知道薛宝钗和贾宝玉结合是一场悲剧还要去撮合呢?这不是保护薛宝钗了,是在害薛宝钗了,是不是这样的?
其二,赖头和尚度化香菱和黛玉,都是劝她们出家的,可是,对薛宝钗不是这样,非但没劝她出家,反而点醒她的姻缘,这和癞头和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因此,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所谓的赖头和尚和金锁的事情,肯定不对。
再联系之前我们说过的,就是一个赖头和尚和金锁的事情,薛家人居然有N种说法,莺儿、宝钗和薛姨妈甚至薛蟠的说法各有出入各有侧重各不相同,有的说是给了金锁,有的是说给了几个字叫刻在金器上(注意还没有明确是金锁),有的说是金要和有玉的结婚,这样的说法简直就像被分别审理的同案犯,供词严重不一致了,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赖头和尚来度化薛宝钗这件事不假,但是,赖头和尚仅仅是给了薛宝钗冷香丸的方子,保佑她病好,以癞头和尚出世的价值观,他是不会去促成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的,恐怕只会和度化林黛玉一样,让薛宝钗别见外姓亲戚才是。至于金锁的事情,完全是薛宝钗在选秀失败后,薛家转而想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假托赖头和尚之事伪造的。不管是给锁也好,给字也好,什么金玉相配也好,全TMD是瞎扯淡的事情,这不过就是金玉良缘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公告:
拙作《风语红楼》——风之子解读《红楼梦》系列1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于6月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发行上市,可向出版社9折包邮直接定购,也可当当网购,敬请关注!欢迎参加“写书评赠《风语红楼》”活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813260102ebz5.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