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七百四十二
风之子原创
小说第一回,有这样一段话:
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
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
这段话,说的是石头央求一僧一道带他到那尘世温柔富贵乡游历一番,一僧答应了他。可是,在“以了此案”之后,脂砚斋又有批语了,是这样写的:
“妙!佛法亦须偿还,况世人之债乎?近之赖债者来看此句,所谓游戏笔墨也。”
这句批语,我以为传达出了当时有关作者曹雪芹的相当丰富的信息。那些信息?
第一,脂砚斋此时提到赖债者,绝非泛泛而谈,而是有感而发,所谓“近之赖债者”;
第二,曹雪芹家被抄之前,乃是高官富贵人家,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曹家兴旺之时,肯定是攀附者络绎不绝,其中更不乏求助借债揩油者;
第三,曹家被抄了,败落了,曹雪芹的日子相当窘迫,不得不向当日曾经向曹家借过债的人家要求偿还,以勉强度日;
第四,可恨这些当初趋炎附势想曹家借债的势利小人,看到曹家倒霉,早就庆幸欠曹家的债务可以免除了,根本没想过还,所以一拖再拖,现在曹雪芹要上门来,居然耍赖,不认账,事态之炎凉之残酷,可见一斑。
所以,曹雪芹在此写此句,倒是超脱,并非有意针砭时弊或者借势抒怀,但脂砚斋于此,却结合曹雪芹当时的遭遇,提出了辛辣却不乏幽默的批评,所谓“游戏笔墨也”。而且,一句“佛法亦须偿还,况世人之债乎?”是隐含着尖锐的批评的,佛法讲究因果报应,脂砚斋告诉我们,那些势利小人的报应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小说如是,人生何尝不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