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七百一十五
风之子原创
薛蟠和夏金桂的婚姻,是一场典型的“闪婚”。而这场“闪婚”的背后,却是问题多多。
表面上看起来,薛蟠娶夏金桂,是一见钟情的缘故:
“又令他兄妹相见,谁知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 在家里也读书写字,所以你哥哥当时就一心看准了.”
而且,不仅仅是当事人,一见钟情,就是夏金桂她妈也对薛蟠一见钟情呢,呵呵:
“虽离开了这几年,前儿一到他家,夏奶奶又是没儿子的,一见了你哥哥出落的这样, 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见了儿子的还胜.”
当然,还有薛家和潘家是世交和亲戚的缘故:
“当年又是通家来往,从小儿都一处厮混过.叙起亲是姑舅兄妹, 又没嫌疑.”
这些理由,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几乎不需要解释,而曹雪芹也是卖力的写的。所以,似乎不用质疑。正如天真的香菱所说的:
“一则是天缘,二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所以,这事儿就这么成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薛家是着急上火为薛蟠娶媳妇的。第七十九回,有这样的文字:
宝玉道:"正是.说的到底是那一家的?只听见吵嚷了这半年,今儿又说张家的好,明儿又要李家的,后儿又议论王家的.这些人家的女儿他也不知道造了什么罪了,叫人家好端端议论."
这说明薛家已经为薛蟠娶媳妇张罗了大半年了,也张罗了好多家了,可是一直迟迟定不下来。
第二,张罗了那么半年,为什么就单单没有想起原是亲戚和世交的夏家呢?
第三,一旦想起来——请注意,夏家,是薛蟠主动去的,“因你哥哥上次出门贸易时,在顺路到了个亲戚家去.”——马上就成了呢?
这些疑点,需要好好琢磨一下,不妨梳理一下:
这大半年来,薛家都在为薛蟠张罗着娶媳妇,可是相了好多家,都没有相中。这个时候,薛蟠做生意,顺路去拜访了一个亲戚和世交夏家,这事就异乎寻常的就成了。
这样想想也正常,所谓瞌睡遇到了枕头嘛。
但是,当我们再注意到几点的时候,真相马上就逐步的清晰起来了:
第四,夏家太有钱了。小说里说了:
“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 .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因此才有这个浑号.”
第五,不仅有钱,而且和薛家是同行,是此中翘楚:
“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前日说起来,你们两府都也知道的.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
第六,不仅有钱,而且,夏家无子:
“如今大爷也没了,只有老奶奶带着一个亲生的姑娘过活,也并没有哥儿兄弟,可惜他竟一门尽绝了.”
也就是说,夏家已经绝后无疑了,夏金桂她爹OVER了,那么,我要问了,夏家如此富贵,这偌大的家业,留给谁?
这也正是夏家妈妈见到薛蟠,居然激动的又哭又笑,比见了亲生儿子要高兴的原因了。还用继续说明白吗?我想不用了吧?
第七,而残酷的现实是,薛家正在走下坡路,已显寥落之象。
这一点,从薛姨妈举家来投靠贾府,继而薛蝌薛宝琴来投靠,可以看出来,从薛宝钗数次和王夫人讨论持家之道,和邢岫烟说的,都已经表明,薛家已经败落了,不光是生意不行了,而且已经开始不得不勤俭持家了。关于这些,前面已经讨论过了,不再赘述,只说结论,薛家已经开始败落了。
把这些关系捋清楚之后,大家想想,薛蟠娶夏金桂,那么顺利,顺到薛姨妈都不亲自去看看——“你哥哥一进门,就咕咕唧唧求我们奶奶去求亲.我们奶奶原也是见过这姑娘的,且又门当户对,也就依了.”——就答应下来的真正原因了吧?
1.薛家看中的,不仅仅是夏金桂这个人,甚至可以说压根儿就没看中夏金桂这个人,不然,为啥之前想都没想起来。而想起来之后又是主动出击,薛蟠假装顺路去拜访呢?而薛姨妈都不去把把关,即便见过夏金桂,那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吧?薛家最中意的,是夏家那巨大的没有人继承的财产。
2.夏家看中的,我想也不仅仅是薛蟠这个人,而是,夏家巨大的财产终于有了着落了。不然,以薛蟠的才貌,不至于让夏妈妈高兴得疯疯癫癫的吧?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薛家和夏家毕竟是同行;
其二,夏金桂和薛蟠是从小一起玩的发小,所谓“从小儿都一处厮混过”,彼此知根知底,夏妈妈和夏金桂知道可以拿住薛蟠,进而拿住薛家;
总之,在我看来,这就是薛蟠和夏金桂这场“闪婚”背后的真正原因。说白了吧。那就是从薛家方面来说,正在败落,以为可以通过这场婚姻兼并夏家的巨额财产,重振薛家;而从夏家呢?问题也绝不简单,虽然夏金桂是嫁过来,将来夏家的财产也跟过来,但是,夏金桂嫁给薛蟠,要的是家庭的领导权,要真正的主宰一切。
因此,说白了,这场婚姻,是一场兼并与反兼并,主宰与反主宰的算计。所以,紧接着,才会有夏金桂嫁到薛家来之后的斗争,而这个斗争的牺牲品,第一个,就是可怜的香菱。
由此来看,以为薛蟠是个傻蛋就错了,作为商人的他还是很现实的,也是会打算的。薛姨妈也是,甚至我觉得薛宝钗也是,因为那个时候她已经回家帮忙了,而薛姨妈对薛宝钗是言听计从的。而以为夏妈妈和夏金桂简单的也错了,她们娘俩的算计,也差不到那里去,与其嫁一个强硬的丈夫,不如嫁一个妻管严,呵呵。说白了,大家都是商人,基本的精明,还都是有的。
而那些认为贾宝玉是憨包的人也错了。这件事情,只是听香菱简单的一说,贾宝玉立马看清楚了其间的厉害,因此:
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
《红楼梦》里,哪一个不是人精?包括我们的宝哥哥。
而面对财富,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外,《红楼梦》里的人物,概未能免俗。当然,这是后话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