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六百九十一
风之子原创
读《红楼梦》越久,越觉得这是一部奇书。其实关于八十回以后的事情,几乎在前八十回都有暗示、隐喻或者线索,这就是曹雪芹作为一个作家的伟大之处,小说表面看虽然是残缺的,但其实又是完美的,恰如我以前说过的《《红楼梦》散失犹如维纳斯断臂》。不是吗?就正如维纳斯的断臂完美完全可以通过她的身体比例和曲线想象出来一样,其实,小说八十回以后的很多事情,故事和人物的发展可能,曹雪芹都悄悄的告诉我们了,就看你能不能感觉到了。
这不,读到第七十六回,也就是曹雪芹的真迹即将读完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对于八十回以后的很多故事和人物的发展脉络的把握,其实是被前八十回的很多暗示深深控制着的,因为即便我没有意识到的,其实它们已经深深的植入到我的脑海里了,植入到相关人物的命运之中。所以,读到第七十六回,只能打住,把读到这里突然对之前很多细节的感悟写出来。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奇书,它是一个太过于精巧的文本迷宫,有很多线索,所谓“草绳灰线绵延千里”,预示着后面的发展,但是,也有许多东西,是你读到后面,才会对前面的东西恍然大悟的,这种感觉很奇妙的。
接下来几天,我都会说我的顿悟。今天,先说,秦可卿的父亲,秦业的死暗示着什么?
小说第十六回,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我承认,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是一读而过,毫无所知的:
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
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可是,现在,我读到第七十六回,开始梳理贾母之死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两件事情之间,存在着一种暗示关系,或者说,八十回以后贾母的可能,其实早在十六回曹雪芹就给出来了,当然是通过秦可卿的父亲秦业之死来表现的。怎么讲呢?
第一,我们要了解,秦业真的是被秦钟气死那么简单吗?
很显然,不是,因为第十三回刚刚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那就是秦可卿之死,这不,到第十六回的时候,才刚刚料理完秦可卿的丧事呢。所以,我以为,秦业之死,首先是被秦可卿之死给气的,伤恸啊,他的女儿死了,这个女儿,不仅美丽可人,而且最关键的,她是宁国府长房长孙的媳妇呀,是你宁国府未来的内当家的,而且,秦可卿确实在贾府混的不错,很得宠爱,很有口碑,也很有势力,这一点,那个金荣的姑妈想告秦钟的状一节就表现出来了。也正为此,一个小小的营缮郎的秦业,是很可以仰仗贾府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的,尤其是对于秦钟未来的发展。
这样的女儿死了,秦业能不悲痛?能不气?
小说虽然没写,但肯定是气,肯定是悲痛的。
所以,我以为秦业之死,首先是秦可卿之死导致的,甚至所谓的秦钟气死秦业的描写,又是一种“障眼法”,秦业之死,固然有秦钟不听话不长进的原因,更是被秦可卿的死击倒的。
第二,接下来,我们要去梳理秦可卿之死对于秦业的打击和贾元春之死对于贾母的打击之间的惊人的相似的地方:
1.秦可卿在秦家的地位和贾元春在贾府的地位惊人的相似。
秦可卿因为嫁入贾府成为长房长孙娶媳妇,其实是秦家的靠山和支柱,这和贾元春对于贾府的作用极为相似,贾元春由于选入宫中成为皇妃其实也是贾府最大的靠山和希望。
2.秦业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和贾母也很相似。
秦业的情况第八回有: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
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这样,秦业和贾母的相似之处就明显了:
一是年龄相似,秦业死时好似年近七十,贾母死时应该是七十五六岁的样子,贾母年纪好稍大一些;
二是心理相似,秦业和贾母一样,都指望着女儿(孙女)光宗耀祖振兴家业呢(参见《红楼梦里贾母怎样设计贾府未来》)。
3.这样一来,情况就清楚了,一个秦可卿之死尚且对年近七十的秦业造成如此之大的打击,导致其被气病悲痛而死,那么贾元春之死呢,对已经七十五六岁的贾母来说,打击应该是更加沉重的。
所以,我以为,八十回以后贾母的猝死和第十六回秦业的猝死是一样的,那就是“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当然,也不能这样简单的对应,我之前说过了《《红楼梦》里贾母之死的基本情形》,贾母之死虽然和秦业之死大致相同,但原因更为复杂,包含悲痛包含恐惧包含着风寒等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秦业之死由于存在着和贾母之死的种种相似之处,其实暗示着一种可能,那就是导致贾母之死的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