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六百七十三
风之子原创
把王夫人的问题说了,新的问题又接着来了,贾政呢?贾政不是挺喜欢林黛玉的吗?即便贾母死了,贾政为什么不力挺林黛玉呢?
是的,贾政是挺喜欢林黛玉的,这一点,我之前说过(参见拙文《贾政为何如此欣赏林黛玉?》)。青少年时期的贾政,其实就是贾宝玉的性格,小说中也说了,“诗酒放诞”,所以,当年贾政和妹妹贾敏的感情是很好的。这就为接纳林黛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加上林如海和贾政相契,又进一层,再加上林黛玉本身的才学品貌,又进一层,贾政欣赏林黛玉甚至疼爱林黛玉,是没问题的。
可问题在于,贾政知道了解和理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吗?
这两者是有大区别的。贾政欣赏疼爱林黛玉,并不等于他就会认为应该把林黛玉许配给贾宝玉,因为贾宝玉在他眼里,并不怎么样,甚至配不上林黛玉,所以,因为疼爱,贾政反而不会这么想。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们要看贾政这个人的性格。
第一,贾政是极有责任感的人。
关于这点,我说过的(参见拙文《谁是《红楼梦》中最焦虑的人?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坏人吗?》。贾宝玉和忠顺王府发生过节,贾政的反应是惊惧不定,担忧贾府的安危;一个金钏死了,贾政立即反思贾府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贾宝玉不读书上进,贾政气氛已极,甚至包括贾珠的勤奋和早逝,都和贾政的振兴家族的强烈的责任感有关。
第二,贾政是极为孝顺的人。
贾政对贾母的孝顺,是有目共睹的,虽然痛打贾宝玉的时候被贾母斥为“可惜我没养一个好儿子”,但这只是气话。正如我在拙文《《红楼梦》的细节内涵深邃》说的,贾政是极其孝顺贾母的。
这两点,其实是相通的,责任和孝顺,所以可以理解贾政不是个坏人。而也就是这两点,使得贾政既有可能力挺林黛玉,也不可能。怎么说呢?
先说可能。
如果贾母事先交代过贾政,那就可以。我可以肯定的说,那贾政绝对毫不含糊的支持贾母的意见。可惜的是,贾母从来认为这事自己能搞定,贾母什么都预料到了,唯独没有预料到贾元春的难产而死和自己的猝死,所以,贾母压根儿就没向贾政提过。我曾经说过,其实贾母是很疼爱贾政的,贾母觉得贾政操心外面那一大摊子事已经够累了,所以,贾母不愿意再为这点家事麻烦贾政(参见拙文《《红楼梦》之贾母对贾政的爱》和原著第二十二回猜灯谜一节)。这可能是贾母最大的失算。
再说不可能。
八十回后,贾元春难产而死,贾母猝死,贾政已经预感到贾府凶多吉少了,那个时候,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处理外部事务了,企图扳倒贾府的忠顺亲王府的小动作贾政不可能没有一点察觉,这个时候,你要强求贾政来操心林黛玉的婚事,有点强人所难了。
更何况,我前面说了,在贾政眼里,林黛玉是很优秀的,也许在他看来,贾府没一个男人包括贾宝玉配得上林黛玉,即便还有林家那诱人的巨额财产。而贾府大难在即,贾政觉得说什么也不能耽误了外甥女,所以,当王夫人虚情假意的说,贾府接连发生贾元春死、贾母死的重孝,贾宝玉必须守孝三年,这样岂不耽误了林黛玉,林黛玉虽然是亲戚,毕竟是外家,不如先为林黛玉提提亲?这样的话,从贾政的角度来说,是没有理由反驳的,甚至是赞成的。
而林黛玉呢?按照礼法和大家规矩,很多事情她是不能开口说的,是不能明说的,更何况是自己的舅舅呢?那种简单的认为林黛玉为什么不去找贾政说的想法,就如同外国人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不私奔一样可笑,不要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要求古人。
就这样,阴差阳错,贾政这个贾母死后唯一还在乎林黛玉的人,也成为热心促成林黛玉外嫁,而把林黛玉逼上绝路而不自知的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