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五百九十三
风之子原创
第七十回放风筝,最意味深长的当属林黛玉和贾宝玉了。
先来看林黛玉的:
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紫鹃听了,赶着命小丫头们将这风筝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倘有人来找,好与他们去的。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拔籰子的。
林黛玉放美人风筝,正可谓名符其实。
但最有趣的,是贾宝玉也放美人风筝: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子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
曹雪芹仿佛是怕大家看穿他的伎俩,也不愿意太过直白,所以,故意设计贾宝玉三番五次才不得不放了美人风筝,一开始好像还不太情愿似的,先要放大鱼的,被晴雯给放了,要放大螃蟹的,被袭人给了贾环了,才不得不放美人风筝。而这个不得不,我觉得才是曹雪芹的本意,曹雪芹要借贾宝玉在一连串的偶然之中的必然,告诉我们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其实也是一连串的偶然之中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你看,不是吗?就连放个风筝,贾宝玉也是对林黛玉亦步亦趋的。
经过这样的貌似散漫的精心设计之后,曹雪芹才把贾宝玉的心态点明:
一是“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我疑心,这“心中欢喜”才是贾宝玉真实的心态;
二是贾宝玉放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急的直跺脚,满头大汗,是经过林黛玉的指点才放起来的;
三是林黛玉的美人风筝放走了,贾宝玉是这样做的:
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
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
这就是说,贾宝玉的美人风筝,是跟了林黛玉的美人风筝去的。这样的暗示,不是也太明显了吗?这对应的,不就是八十回以后,当林黛玉离世之后,贾宝玉用出家的方式来追求在精神世界的与林黛玉的相通相知相伴吗?贾宝玉出家,不仅仅是对于林黛玉的缅怀,更重要的,是借此寻找一种与林黛玉相通、陪伴林黛玉的方式,当然,那是在冥冥之中,那是在贾宝玉的精神世界里,在木石前盟和还泪神话的虚幻世界里。
正所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宿命,这就是薛宝钗的结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