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通惠河的起点在哪儿?这本不该成为问题。但在各路专家纷纷阐述大运河文化的当下,元代通惠河的起点竟然没有定论了!有白浮泉说,有瓮山泊说,还有积水潭说。
距离最长的是昌平白浮泉说。
2014年12月23日北京日报《通惠河的前世今生》:“元代的通惠河上自昌平县白浮泉,下至通州李二寺(里二泗)河口,全长一百六十四里”。
北京晚报2017年8月24日文章《通惠河的前世今生》:“这条河由十泉、二湖、五河段组成。十泉是上游的十处水源,二湖是瓮山泊和积水潭,五河段是瓮山泊以上的白浮堰渠、瓮山泊至紫竹院的长河、紫竹院至积水潭的高梁河、城中的玉河和大通桥至通州李二寺进入北运河(白河)的通惠河。”——此说很有意思:渠是河,湖也是河,泉还是河;白浮泉与瓮山泊,高梁河与玉河,都属于通惠河!
百度也这样解释:“通惠河……原长82千米,自昌平至北运河”。
流域面积最大的是海淀瓮山泊说。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北京传统文化便览》把瓮山泊(今海淀的昆明湖)以上至昌平白浮泉,归为“白浮瓮山河”,而且认为“白浮瓮山河”是“引水渠”;瓮山泊以下至通州才为通惠河:“起自瓮山泊,利用高梁河而加以疏浚(今长河),引水自西水门入城,汇入积水潭,过今地安桥,东南折……经张家湾村东至李二寺与北运河接。”(见该书66页)
2016年12月22日北京日报:《揭秘通惠河对北京的另一贡献》:“通惠河总长20.3公里,属玉泉水系,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包括今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按此说,通惠河流域面积不包括昌平。不知昌平人看了会如何反应。
距离最短的是积水潭说。
2016年4月10日法制晚报:《通惠河
北京水“利”的见证者》:“据史料记载,忽必烈……亲自命名其从万宁桥到通州的河道为‘通惠河’,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2018年2月4日大公网《北京通惠河
造福八百年》:“海子东岸的‘海子桥’,是海子与通惠河分界处”。
万宁桥与海子桥指的是同一座桥,即地安门大街的后门桥。积水潭说,其实是万宁桥说。这个说法将通惠河由“昌平说”的全长82千米,缩短为22千米。
三个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也都能拿出史料依据。清朝人孙承泽的《天府广记》就主张“昌平说”:“通惠河即玉河,发源昌平州神山泉……袤一百六十里。”
但是,“有道理”不等于能成立;引用史料,也有一个理解是否准确的问题。孙承泽说玉河“发源昌平州神山泉”,就把白浮泉与神山泉混为一谈了。白浮山在昌平东南;神山在昌平西南,两山相距十多公里。孙承泽不是昌平人,不辨白浮山和神山有情可原,由于对史料理解有误,如今弄得连昌平人自己也说白浮泉即神山泉了!
那么,通惠河的起点究竟在哪里?
首先,“昌平说”难以成立。所谓一百六十里,是郭守敬开挖河道、引进水源的全部工程的长度。从白浮泉到瓮山泊可以勉强称之为“渠”;称之为“河”则名不副实。因为郭守敬从白浮泉到瓮山泊,不过是修了一道堰,为的是改变山泉流泻的方向。何为“堰”?“壅水为埭曰堰。”说白了,就是一道挡水堤。在《元史·河渠志》中,明明白白称其为“白浮瓮山堤”,既非“河”,亦非“渠”。
再者,“海淀说”亦属勉强。因为元朝的通惠河是一条运河。何为运河?运河是人工开凿的、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运河的“运”字本意为运输,通惠河的主要使命便是运输漕粮。在元代,积水潭是漕粮运输的终点;而积水潭——长河——瓮山泊的水道在当时并不负载运输漕粮的任务,其使命就是补充通惠河的水量。你可以说长河到瓮山泊是通惠河的延长线,但是,长安街的延长线不能叫长安街,通惠河的上游延长线,同样不能叫通惠河。
三种说法中,唯有积水潭说是对的。
积水潭,元代叫海子。这一带本是永定河旧河道,后来为高梁河所流经。高梁河,因为向东南流至今张家湾附近的高梁店而得名。金代将这一带河道开挖成湖——即积水潭,堆土成山——即琼华岛。按照郭守敬最初的计划,引玉泉山的泉水进入积水潭,再将积水潭水引出流向东南,与辽金时的旧运粮河汇合,用以行船,以便将海运至通州的粮食运至大都城。但是后来郭守敬发现,光靠玉泉山一带的泉水,水量还是不够,这才找到了昌平的白浮泉、神山泉等水源。郭守敬的伟大,在于他找到了一条将昌平的泉水向西再向南引向瓮山泊、再引进积水潭的路线,并用设船闸的方法,解决了大都城至通州落差大、水不能留存的问题。也就是说,通惠河的长度,一点也不影响对郭守敬的评价。
通惠河是元朝人挖的,它的起点是哪儿元朝人最有发言权。
至元三十年,郭守敬的引水工程竣工,通州的运粮船直抵积水潭。秋天,忽必烈从上都回到大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名通惠河”。可见,积水潭是漕运的终点;忽必烈在此命名,通惠河的名字由此而生,因此,积水潭才是通惠河的起点。但是,元朝人比今天的一些专家要严谨,人家才不把“海子”——积水潭说成是“河”,所以,通惠河的起点被元朝人规定在“海子”与“河”的连接点:万宁桥。
元朝人著的《析津志》中“高梁河”条:高梁河“入海子内,下万宁闸,与通惠河合流”——这段话的意思明明白白:万宁闸是通惠河的起点;万宁闸以上,属高梁河;万宁闸以下,属通惠河。
万宁闸,即万宁桥(亦即海子桥、今天的后门桥)下的水闸,后来改叫澄清闸。
明代朱棣改造北京城,通惠河的起点便移至北京城外大通桥,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