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爱看戏,平时自己看,节庆日演戏还赏赐给王公大臣们看。陈夔龙在他的《梦蕉亭杂记》里,记叙了他有幸受赏听戏的经历。
那是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六月,光绪皇帝的生日,唱戏两天。当时皇帝和太后都驻跸颐和园,所以庆典和唱戏便在颐和园的德和楼举行。
有资格来看戏的,有皇族近支的亲王、贝勒、贝子、公,满汉一品大臣,在内廷行走的军机大臣、南书房和上书房的翰林,各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还有恰好在京的驻外将军、督抚、提镇。而一品京官、各旗都统、二品满汉侍郎,都与这次看戏无缘。陈夔龙当时任河南巡抚,又恰好在京,因而赶上了这个机会。
德和楼大戏台坐南面北。太后、皇帝、后妃、公主等居北面正中而坐,东面第一间是王公、军机大臣等,西面第一间是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南书房翰林等。西边最末一间最大,是驻外将军、督抚。陈夔龙、张之洞等,被分配坐在这里。
据陈夔龙说,“获亲盛典者约五十余人” ——这个数字存疑,似专指驻外将军、督抚等。
大戏开演之前,内务府大臣“传单知会”:“为犒赏内监之需”,需要凑银二千两,每人分派五、六十两。原来这戏不是白看的,得掏五六十两银子。可是看戏的还得说“恭逢巨典、耳聆仙乐,不可谓非荣幸”!
上午九时许,诸臣先到,依次跪。音乐声起,太监传呼:驾到!——太后、皇帝来了。光绪皇帝走在前面,后面是太后乘坐的肩舆,再后面是后妃、公主、福晋等。太后下舆、升殿坐,大臣们行三叩首礼。谕旨,可以摘掉朝珠、脱掉补褂——这是夏历六月,热呀!然后赏雪藕、冰桃、瓜果等食物。食物盛在黄龙盒子里,每人一份。领到之后,叩首谢恩。这时候,内监承旨“张大幕”——在观众席之间拉上两道大布幔,名叫“隔座”,一道由北向东,一道由北向西,使三面的观众各不相见但是不影响看戏。就是说,看戏的大臣们这会儿就看不见太后和皇帝了,大臣们也可以放松、相互交谈了。
那天上演的戏里,有《吴越春秋》,范蠡献西施的故事。演到范蠡到太宰府去见嚭,投刺两次,门官都不理睬,范蠡只好向门官奉上二千两银子,门官这才通报。看到这儿,同座的张之洞失声狂笑:“太恶作剧了,这不就是当今京城的现实吗!”把旁边人吓的够呛,恐怕被太后、皇上听到。
戏演到中午,在仁寿殿东偏殿赐宴,摆下八桌,“诸臣随意饮啖”。下午继续看戏,“酉正撤幕”
——五六点钟,戏演完了,音乐起,拆除隔座布幔,各大臣整理好衣冠。乐止,大臣们“复朝北行三叩首礼,各趋出”。
第二天仍照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