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鼓楼位置偏西,距中轴线约200米远
(2014-03-25 15:53:26)
标签:
中心台齐政楼 |
分类: 北京史地 |
在北京城北,有两座雄伟高大的古代建筑,这便是钟、鼓二楼。它们是北京中轴线的标志性建筑。在明清时期,钟鼓二楼是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终点。虽然钟鼓二楼在元大都时代就出现了,但却不是现在的位置,而是在现今鼓楼以西约200米的地方。这是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与元大都时代的中轴线并不重合的又一证据。
元大都时代的钟鼓二楼在什么位置,如今已经很难确切指认了,但从文献资料上可以推算出。
《析津志》等书记载,元大都城中,有座中心台。“其台方幅一亩,以墙缭绕,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台,实都中东南西北四方之中也”。中心台之西,建有一座中心阁,“中心台在(去)中心阁十五步”。中心阁再往西,才是鼓楼——齐政楼,楼之正北,乃钟楼。
让我们大致推算一下:鼓楼距离中心台之中心有多远:
中心台一亩见方,那么每边长约七丈七尺(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就是说,中心台的外墙距离中心点大约13米。
中心阁距离中心台十五步,按照笔者考证,一步约等于两米,那么两座建筑相距约30米。假定中心阁也一亩见方,那么中心阁之中心距离中心台至之中心就是56米——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中心阁再往西,才是鼓楼,也叫齐政楼。我们假定中心阁与齐政楼只相隔一条大街,而元大都时代的大街宽度是有定规的:“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那么二十四步就接近于50米。假定鼓楼的大小同中心台一样也一亩见方,那么它的中心距离大街边缘至少在13米。这样算下来,鼓楼中心距离中心台的中心,至少有130米——然而笔者认为这个距离太小了。
事实上,元大都在规划之初,等于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没有约束限制,不大可能让一所高大建筑紧贴大街而立。齐政楼跟中心阁都应该有院墙。《析津志》说,鼓楼“上有壶漏鼓角,俯瞰城堙,宫墙在望,宜有禁”——最后这几句话很关键:楼上的“壶漏鼓角”据说是宋京汴梁的旧物,在当时相当贵重,而且登上鼓楼便可居高临下、俯瞰皇宫,所以,寻常百姓闲杂人等是绝不许登临的,为此,必须是外有院墙围护,内有军士把守。而院墙之外与大街之间,怎么也得留出一定的空间来。要知道,钟鼓楼一带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区,很繁华的,《析津志》说鼓楼“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东南转街市俱是针铺,”必须要留出较大的空间供人们交易往来。这样一估计,鼓楼与中心台的中心点距离应该在200米以上。
笔者以为,元大都时代的鼓楼应该位于现今鼓楼西二百米远的位置,在旧鼓楼大街南口西侧,西斜街之东口。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是元大都时代最为繁华之地。
鼓楼偏于西,鼓楼以北的钟楼自然也偏西。为什么钟鼓二楼不居于大都城之正中?因为元大内的位置就偏西。钟鼓二楼尽量偏西,是为了尽量靠近大内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