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景山文化遗存

(2009-12-14 09:31:15)
标签:

石景山文化

杂谈

分类: 北京史地
    一说京西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海淀,再往西,是门头沟,却把中间的石景山区隔了过去。仿佛石景山虽在京西,却是京西文化的断裂带或者是空白。这绝对是个误解。

石景山,不仅是构成京西文化的一个重要链条,而且,至少三个全国的独一无二,奠定了石景山在京西乃至全北京文化的重要地位——独一无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独一无二的古代宫廷画师精心绘制的壁画,独一无二的宦官文化陈列馆。

在宦官文化陈列馆里,笔者发现了一块块唐代的墓志铭,顿时惊讶不已。区文化文物局副局长笑了:石景山这一带,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了。老山既然有汉朝的王公墓葬,这些唐代墓志铭又有何稀奇?

宦官文化陈列馆是在明代太监田义墓的基础上修建的。这座陈列馆里最值得欣赏的,是几座宦官墓的石刻。刻工之细腻、图案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说起明代的宦官墓,田义墓是北京地区现存的一座最为完整的。关于田义,《明史》中记载很少,墓前有三块石碑,一块记载了田义的生平,另外两块刻的是皇帝的圣旨,证明着田义生前得到的宠信。田义墓旁边还有四个太监的坟墓,最东边的一座是清代太监慈友芳的墓,墓表之外,围着一圈共十二块汉白玉浮雕,每一块都是一个故事,如孙康映雪、苏武牧羊、杨旭悬鱼、米芾拜石等等,还有几幅连这里的讲解员也尚未找到出处,等着有学问的参观者来破译呢。除此之外,田义墓外的翁仲、石五供及墓碑上的浮雕,都极为精美。

以精美壁画闻名世界的法海寺,也和明朝宦官有关系。它是正统初年的太监李童集资兴建的,比北京城里的智化寺、隆福寺都早。《明史》里找不到关于李童的记载,但是看得出来,他在明宫里资格老、面子大。他能请皇帝赐额、叫四朝元老的胡濙撰写碑文,还能调动宫廷里的七八个画官、画士,为寺庙画壁画。如今我们能看到明代宫廷画师的壁画杰作,多亏了这位名叫李童的太监!

毫不夸张地说:法海寺壁画是我国壁画艺术的顶峰,你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描画它都不会过分: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不信你亲自去看看,那沥粉堆金的手法,可以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油画艺术的媲美,再看水月观音的那只手,比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手不知要美多少倍。你再细细地观看一下,壁画中那只狐狸的耳朵,毛细血管都清晰可见!

说石景山的文化,不能不提到模式口。模式口,历史上叫磨石口,大概是此地盛产磨刀石吧。这条街扼守着西山进京的要道,历史上客商往来、经济相当繁荣。模式口一条街上寺庙众多。前面说到的田义墓就在模式口。这条街上还有一座充满了谜团的庙宇:承恩寺,位于模式口大街东段路北。庙的山门额上写着“敕赐承恩寺”五个大字。既然是“敕赐”,就是由皇帝下令修建并由皇帝命名的了,可是却没有皇帝的年号等款识。进山门即天王殿,天王殿转角起阁处,设钟鼓二楼。这种奇特的布局在北京地区的寺庙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此庙分为东西两部,西半部礼佛,而东半部却供的是伏魔大帝——关公。尤为奇特的是,寺庙的四角各有一个高大的石砌碉楼。与海淀境内的实心碉楼所不同的是,这四座碉楼有门有窗有楼梯,人可出入,分明是军事建筑;而庙的后院,还有一个宽阔的操场。据传说,这座庙是正德年间的太监刘瑾,在唐代古刹的基础上建成的。刘瑾作恶多端,最后被凌迟处死了。他的主要罪名,就是企图“谋反”。史书上记载,正德皇帝亲自抄他的家,发现了他的许多“谋反”罪证。承恩寺,大概就是他发动军事政变的一个据点吧?不过要真是如此的话,处决刘瑾的同时,承恩寺还不被摧毁么?笔者以为:根据模式口的地理位置来看,承恩寺极有可能就是明代的军营遗址。明朝景泰年间,于谦创建团营,加强北京四郊的防守。承恩寺,大概就是一个团营的驻地——如果将来考证结果能证实笔者这一推断的话,石景山区又将多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明代军事文化陈列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