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A片性感,因为它有神秘感

分类: 黑夜号渡轮 |
1
如果把这个世界,分为“可知”与“不可知”两部分,电脑击败人类顶级围棋手这件事,是人类向着“可知”领域的又一次进军。我喜欢这样的“可知”,我也希望这样的“可知”越来越多,希望所有的疾病都能治愈,而所有的灾难能够预知。
但内心深处,我又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不一定都要大白于天下,我仍然希望能够保留一些混沌和“不可知”的事物。尤其是和我们内心情感有关的那部分,那是我们的创造力之源,是我们和一台电脑的不同之处(也许将来,这点不同也将消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原因。这种混沌、不可知、神秘感,让生有生趣,让世界不至于彻底沦丧成一个完美的乌托邦。
例如爱情,例如信仰,例如美酒带来的轻微失控。
都让这世界仍然保有神秘感,也让这世界性感和可爱。
2
https://mmbiz.qlogo.cn/mmbiz/y9tvQv1JfUoR5RaqAhABu05ibibc2z96Y1mxWbK6rK3zsenlEyRia5wKG3I6ibUs1iaQ2gGicKSicZyfbPzX36PKtpC8A/0?wx_fmt=jpeg▲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
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此前作品有《亡命驾驶》和《唯神能恕》,前者让他得到了第6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为轩尼诗X.O拍了一个广告,试图翻译这种神秘感。
短短一分钟的广告,分为七章,分别是“甘甜始现”、“热力升华”、“辛香诱惑”、“炽焰绽放”、“醇厚涌动”、“木香萦绕”、“余韵悠然”,基本色调,在轩尼诗常用的金、红、黑之外,又增添了蓝色。
整个广告,就从蓝色开始,我们看到一只手,划过绸缎一样的蓝色水面,水本是蓝色的,清冽、透明,被手划动过的水,就有神秘的金红之光映照,水里蕴藏的欲望和能量被惊醒了,不再清澈了,也不再透明,水因为手的吻和撩拨,成了别的液体,纠缠在一起的身体,紧跟着出现。
我们也从沙漠上空掠过,看到沙漠上空的骄阳,沙漠被热风笼罩,像胴体被薄纱覆盖,而薄纱正在被抽走,天空的骄阳,像一只眼睛,灼灼地注视着这躁动不安的沙漠之躯。与此交替出现的,是一个站在多重镜子前的金色男体,画面忽而金色,忽而玫瑰红,如欲望加深时,脑海里的谵妄。
随后,异相纷生。灰蓝色的光线里,一只眼睛,瞳孔由黑色变为蓝紫,眼睑上有一颗水滴;帮派分子一样的男人,穿着镶着水钻的夹克,微微回首;灰蓝色的高速公路隧道,像大卫·林奇电影《妖夜慌踪》中那条高速路一样,在眼前跃动。
一只手在清凉的火焰中慢慢舒展,戴着羽毛头饰的金色女人,微微垂着眼睛,形若兽口的石窟,石窟门口的裸女,石窟中端坐的隐士,一一出现。
终于,当一个被巧克力汁浇透的褐色男体,在巧克力浆液中慢慢沉下去的时候,这个世界放慢了节奏。重新进入蓝色,重新变得沉郁。
夜色中的森林,蓝光和薄雾在消退,戴着树枝头饰的森林女神深深凝视,森林炸裂,微萤溅落。
微萤依旧散落,一只眼睛,有看到特别景象时的悸动,一个男人,似乎在庄重地进行回忆。一切重归宁静,但这种宁静,已经和开始时的宁静,全然不同。
画面里,其实有四层意思,一层用来复现酿酒的过程,从液体、蒸馏到橡木桶储存;一层用来复现美酒带来的味觉反映,那种金红璀璨、异象迭出、微微失控,那种席卷身心的神秘感。还有一层,显然是在复现一场欲望从萌生到释放的过程,从撩拨、前戏、爆发,到欲望消退时的虚空。
也许,还有一层,是在复现创世的过程,七个章节,犹如创世的七天。从混沌,到神之手在水上行动,到有光,到分出晨昏,到万物勃发、众星罗列,到鱼雀纷飞、人兽杂陈,到尘埃落定、神灵歇息。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说,他此前滴酒不沾,为了这个广告,喝了一口轩尼诗X.O,那一口酒,让他“全身热了20个小时”,只有一个对酒如此敏感的人,才能把酒给人的味觉体验,翻译得如此丰满和奇异吧。
他也说,在这个广告里,藏着一个故事,什么故事,他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也不必知道,因为,那些画面只是引子,每个人自会联想自己的故事,就像美酒也不过是引子,勾引出每个人的欲望与迷狂,促成纵享与狂欢。
3
在轩尼诗的广告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图像,第一次是在男子的夹克上,第二次是在那个石窟出现时。类似的图像,在《唯神能恕》中也有过。
而我曾在贺兰山的岩画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图像,那是我们的先民画的太阳神。
我问导演,这个图像从何而来,有什么寓意,他回答说,在罗马拍摄电影时,在一处古迹上看到这个图像,就用在了广告里。
那个图像,是神,是魔?或许也是太阳神吧,因为,全世界的太阳神,都有着相似的面貌。
而太阳和美酒,有着最深的联系,美酒的原料是葡萄,而好葡萄,多半生长在日照较为充足的地方,盛产葡萄的地方,人们性格也更多阳性的元素,乐观、开朗。所以,葡萄园常被用来象征尘世间的天堂。
美酒和电影,或者说,和一切带有神秘感的创造物,都有着难以言喻的关系,陈国富导演,就曾把拍电影比作酿酒:
“要把电影完成得好,中间有很多不理性的成分,这是圈外人不能想象的。对这种不理性我非常宽容。我以前举的例子,电影像酿酒,有很多可变因素,和那一年阳光、水分、葡萄的品种都有关,也和等待发酵的橡木桶有关,这里面有很多任务序,也有很多情感。电影是工艺术产品,但其生产并不是工业化流程。”
这是美酒的神秘之处,也是创作的神秘之处。
4
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作品,所得到的最常见评价,或许是“看不懂”。
两部《末路狂奔》( Pusher》、《恐惧X》( Fear X)、《布朗森》 (Bronson)、 《亡命驾驶》(Drive
)、《唯神能恕》(Only God Forgives),都曾得到“看不懂”的评价。
https://mmbiz.qlogo.cn/mmbiz/y9tvQv1JfUoR5RaqAhABu05ibibc2z96Y1Qdg9HRo6ibZ6aXF8D36KbWKJFu09ceNl9BOcHIu4MLot2mmehuia4JlA/0?wx_fmt=jpeg
从故事上来讲,这些作品并不复杂,无非暴力、复仇、拯救。强悍的男人,在更强悍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挥拳而上,对自己的伤痛和挫败,一点痛惜都没有,待自己像条狗。而那,是神的态度。这都不难懂。难懂的是,他的影像风格、节奏,为故事蒙上的神秘面纱。
故事里总有一个深夜的国度,充满暴力、杀戮、不明来历的仇恨和绝望。他影像里的颜色,也是深夜国度里的颜色,红色、蓝色,这是霓虹的基本颜色,总是在他一部又一部电影里出现。凝滞、缓慢的节奏,是这个深夜国度的统一节奏。
一些意象也是他电影的常客,健壮的光头男人,血液和躯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装扮的女人,金发和红唇。
在他电影里,可以看到两位伟大影人的影响,一位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这位大师,在拍过《鼹鼠》(1970)、《圣山》(1973)后,试图把弗兰克·赫伯特的小说《沙丘》搬上银幕,却因为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拍摄计划从此搁置。雷弗恩说,佐杜洛夫斯基是他的至交,也是他的精神导师。
而另一位,自然是大卫·林奇。大卫·林奇对暴力的热爱,对神秘诡异事物的留恋,大卫·林奇的影像风格,都能在雷弗恩的电影里找到影子。而大卫·林奇,在1983年拍摄了电影《沙丘》。
我问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如果有机会,他是否会拍摄《沙丘》,他说,他一直有这样的愿望,如果有可能,他很愿意拍摄《沙丘》,或者类似的电影。
这种神秘感,让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化腐朽为神奇,把一些陈腐的故事,变成黑夜的象征。也是这种神秘感,更让他的作品收获了一种难言的性感。那些躯体、颜色,暗夜里的狂暴,有着强烈的感官饱和度,无比陌生,也无比性感。
性感常常来自神秘感,来自非日常生活的部分。
这些神秘大师和轩尼诗X.O的酿酒艺术家,做的是同一件事,他们都是在不同的道路上,走向一个目的地:唤出这个世界上的神秘感,让这种神秘感变为可触、可感、可享用。
5
美酒也不仅仅是刺激,是微小的神秘,美酒,或者那些和味觉、嗅觉有关的事物,也许和整个时代,还有更深的联系。
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我们都读过。气味天才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在臭气熏天的巴黎,他谋杀少女,用她们的体味萃取香水,制成终极香水,让围观行刑者进入酣醉状态。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对这部小说有精彩解读,他说,香水不只是香水,是所有气味的综合,是感情、感触,是记忆中印象的回声,也或许,就是一个时代的精魄。
轩尼诗X.O的制作工艺、包装设计,甚至宣传流程,无不体现时代的魂魄。从手工时代的精耕细作,到现在的精密计算,都离不开时代的支持。一种酒的成熟,不是酒的成熟,而是一个民族的成熟,是科学、商业、美学,是社交、礼仪、城市文明共同成熟的结果。也是一时一地的人们性格、美学、文明的呈现。
非人力可能为,也不是金钱就能成就,甚至连时间,都只能扮演不起眼的角色。
而那,正是一切神秘中,最大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