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
我的朋友转了《北京晨报》上的一个新闻给我们看,那新闻的标题是《新疆痴情女苦寻失散心上人90年》,我本来想把它转述一遍,但是那文章实在是语短情长,回肠荡气,转述之后,恐怕就没这效果,我索性把它引在这里,如有不妥,恳请原作者谅解:
“夏瓦汗是新疆乌苏市西城区街道办事处民生路居委会的一位单身维吾尔族老人。1900年,夏瓦汗出生在新疆喀什地区一个富有的地毯商家里。长大后,她爱上了同村的穷小子肉孜,由于家庭反对,她只好与心爱的人一起逃离故土。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夏瓦汗与肉孜
失散了。从此她孤身踏上了漫漫寻爱之路。新疆呼图壁、玛纳斯、沙湾、乌苏,一座座城市一个个村庄,春去秋来,夏瓦汗一路上吃尽了苦,可始终没有见到肉孜的踪影。无奈,夏瓦汗只得在乌苏定居。为爱守候一生的她至今没有结婚。”
我是新疆人,那故事的背景我实在熟悉,沙漠、草原,核桃树林,白色栅栏后有美丽花园的小房子,漫长旅途上,车窗外大地上落寞的灯火,一站站地找过去,越来越绝望,寻找的愿望却越来越蓬勃,逐渐成了一种信念。90年里的战乱、动荡、困苦全都被毫不犹豫地过滤掉了,一生也就结晶为一个爱情故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蓝宝石般的眼睛》,讲的也是这一类的故事,只是那里面的女主人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找寻有没有结果,她只是像感到生命深处有一种饥渴、一种乡愁似的,固执地寻找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睛”,在所有可以刻下字迹的地方,她写下“蓝宝石般的眼睛”,在所有可供投身的人海,她预感,下一个人,也许就有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睛”。一种后青春期的迷狂,尘世所有实现不了的愿望的寄托。
我相信这故事是真的,或者说,我愿意相信这故事是真的。一次爱情胜过12000次做爱,一个爱情故事就足以抵消10000个背叛、离弃故事对我们的伤害。就好象,一万个人都说没有看到天上有不明飞行物,只要有一个人也和我一样看到了,就足以证明我不是眼冒金星,精神失常,我需要被真实的、忠贞的、彻底的爱情故事洞穿,来证明我是对的,来证明我的等待、盼望都是值得的。
所以,尽量骗我吧,用所有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所有不可能预期的“永远”,甜蜜地、温柔地、忠贞地、无赖地、热情地、尽量地骗我吧,亲爱的,我都愿意相信。
加载中,请稍候......